工業重鎮發力氫能產業
2025-02-26 10:18 來源:人民日報 編輯:必威88官方网站

?  今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能源法》正式實施,明確積極有序推進氫能開發利用,促進氫能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當前,氫能產(chan) 業(ye) 正在我國加速培育,製備、儲(chu) 運、加氫、燃料電池等主要技術不斷突破,基礎設施建設加快進行,產(chan) 業(ye) 規模日益壯大。

  在製造業(ye) 基礎雄厚的江蘇張家港,一條氫能“製、儲(chu) 、輸、用”產(chan) 業(ye) 鏈正在形成,並不斷延伸。這一前景廣闊的清潔能源是如何利用的?技術有何突破?怎樣降低綠氫成本?近日,本報記者深入產(chan) 業(ye) 鏈上下遊企業(ye) ,了解氫能產(chan) 業(ye) 發展狀況。

  氫能用在哪?

  既是“能源連接器”,又為(wei) 交通供動力

  氫燃料牽引車在港口有序作業(ye) ,氫能公交車行駛在大街小巷,“氫光互補”智能微電網成為(wei) 新型“充電寶”……在張家港,氫能的應用場景不斷拓寬。作為(wei) 清潔能源,它既可以用於(yu) 交通、化工等領域,減少汽柴油、炭等化石能源消費,又可作為(wei) 大規模、長周期、跨季節的儲(chu) 能方式,調節電力供需。

  2月,工業(ye) 和信息化部等8部門發布《新型儲(chu) 能製造業(ye) 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明確適度超前布局氫儲(chu) 能等超長時儲(chu) 能技術。

  “風光有間歇性、波動性,發電存在消納問題。用風光發電製備氫氣,存在儲(chu) 罐裏,有需求時再通過氫燃料電池將氫氣變回電,就能實現風光發電的跨季節使用。”江蘇鏵德氫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彭鵬介紹,氫能是二次能源,可作為(wei) “能源連接器”,與(yu) 風光等可再生能源協同發展。公司近年在青海西寧利用光伏能源建設了兩(liang) 個(ge) 氫燃料電池熱電聯產(chan) 項目,可在建築工地、食堂浴室、居民社區等能源供給場景中應用。

  日常生活中,人們(men) 最熟悉的氫能應用場景是交通運輸。氫能能量密度大,在長距離運輸上有優(you) 勢,已被探索應用於(yu) 公交客運、城市配送、冷鏈運輸、幹線物流等場景。

  蘇州市華昌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電堆車間裏,工人在一字排開的伺服電堆壓裝機上“搭積木”:一層膜電極、一層雙極板,在定位杆的“引導”下交替疊放,不一會(hui) 兒(er) 就“搭”出厚厚一摞。這就是氫燃料電池係統的關(guan) 鍵部件:電堆。

  “電堆與(yu) 空氣壓縮機、氫氣循環泵、水泵以及直流轉換器共同構成了氫燃料電池係統。”華昌能源技術總監褚風華介紹,電堆是為(wei) 氫燃料電池提供動力的“心髒”,技術門檻極高。以往國內(nei) 企業(ye) 做電堆時,關(guan) 鍵零部件全部依賴進口,不僅(jin) 技術上被“卡脖子”,價(jia) 格還非常昂貴。為(wei) 解決(jue) 關(guan) 鍵痛點問題,江蘇華昌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與(yu) 電子科技大學共同成立氫能聯合研究院,並組建華昌能源公司進行技術攻關(guan) 和應用。目前,華昌能源已具備“燃料電池催化劑—膜電極—電堆—發動機—測試設備”全產(chan) 業(ye) 鏈自主研發與(yu) 快速迭代能力,每年可生產(chan) 1000套氫燃料電池係統,銷往下遊整車廠。

  同時去往整車廠的,還有一路之隔的江蘇國富氫能技術裝備股份有限公司的供氫係統——由數個(ge) 氫瓶和相應的閥門、管道、接頭組成。

  龍聯合汽車工業(ye) (蘇州)有限公司氫能業(ye) 務項目經理陳濤介紹,2018年起,公司開始定製化生產(chan) 氫能公交車。氫燃料電池係統和供氫係統分別被安裝在車頂、車尾,通過特質鋼管和降壓係統連通,當氫氣通過電堆時,會(hui) 產(chan) 生電化學反應,從(cong) 而生成電流,相當於(yu) 燃油車上的發動機,為(wei) 車輛行駛提供動力。

  張家港經開區嘉化加氫站每天可供氫1000公斤,在這裏,記者看到一輛金龍公司生產(chan) 的公交車正在加氫。操作員先用靜電夾夾住車身釋放靜電,再操作控製麵板並用加氫槍加注——這個(ge) 過程和加油相似。“車上8個(ge) 氫瓶全部加滿是26公斤,需要20分鍾。”公交車駕駛員陳周華介紹,加滿後可以跑400公裏,一到兩(liang) 天需加氫一次。

  張家港市港城公共交通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成劍給記者算了一筆賬:與(yu) 傳(chuan) 統燃油車相比,一輛氫能公交車一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55噸左右。6年間,張家港氫能公交車增至73輛,截至去年底,運行總裏程達1429.48萬(wan) 公裏,累計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0300餘(yu) 噸。

  除了公交車,在張家港的港口碼頭、大街小巷,還奔跑著5台氫燃料港口專(zhuan) 用牽引車、65輛氫能重卡、500多輛氫能助力自行車。但在場景不斷豐(feng) 富的同時,氫能應用也遇到了“成長的煩惱”。

  張家港市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大隊大隊長吳勇坦言,加氫站5座,日加氫能力3.2噸,足夠氫能源交通車輛“在家裏”使用。而一旦“走出去”,加氫站數量遠少於(yu) 加油站、充電樁,限製了氫能源交通車輛的運輸能力。

  分析原因,一方麵,加氫站主管部門尚未明確,建設審批流程長,影響了建設效率;另一方麵,製氫屬於(yu) 化工行業(ye) ,隻能在化工園區進行,影響了製氫加氫一體(ti) 站的布局。“已有省份放開了製氫落地限製,張家港也在積極探索為(wei) 加氫站的建設運營提供支持。”吳勇說。

  2月,江蘇省發布推動氫能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5—2030年),提出到2030年,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氫能供給及應用體(ti) 係初步形成;建設加氫站100座以上,推廣燃料電池汽車超過1萬(wan) 輛。據了解,近年來,山東(dong) 、四川、內(nei) 蒙古、吉林、河南等多省份出台氫能車相關(guan) 政策,如免收高速費、放開路權限製等。政策發力,推動降低氫能應用成本,促進氫能車示範運行。

  氫能從(cong) 哪來?

  40餘(yu) 家企業(ye) 構成產(chan) 業(ye) 完整生態

  在國富氫能的測試場,長約2米、由300多個(ge) “小室”組成的圓柱形電解槽中,水溶液在電流下發生化學反應,分解成氫氣和氧氣。質量較重的氧氣排出後,較輕的氫氣被管道收集起來,經過提純、吸附、幹燥等若幹工序,得到的就是高純度氫氣。

  “這樣一套設備每小時可製氫1000標方。”國富氫能總經理王凱示意記者注意電解槽的進口處,那裏正源源不斷湧入純淨水和用作輔助介質的氫氧化鉀溶液,製氫後剩餘(yu) 的堿液,則通過出口去往下一步的回收利用。

  製氫,是氫能產(chan) 業(ye) 鏈的第一個(ge) 環節。利用化石能源的工業(ye) 副產(chan) 氫目前應用較廣,而利用電解水製綠氫則是未來發展趨勢。王凱介紹,行業(ye) 中最普遍的做法是通過堿性電解水製氫。隨著技術發展,近年又出現質子交換膜電解水製氫、陰離子交換膜電解水製氫等新方式。

  產(chan) 業(ye) 鏈中遊是儲(chu) 運環節,包括高壓氣態運輸、液態運輸及管道運輸等;氫能轉化,可通過氫燃料電池和氫內(nei) 燃裝置等方式進行。

  2022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氫能產(chan) 業(ye) 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首次明確氫能是未來國家能源體(ti) 係的重要組成部分。各地積極投入氫能發展,促進氫能應用。

  多方努力下,我國已初步掌握氫能製備、儲(chu) 運、加氫、燃料電池和係統集成等主要技術和生產(chan) 工藝,氫氣年產(chan) 能超4000萬(wan) 噸,建成加氫站超500座,形成了頗具規模的完整產(chan) 業(ye) 鏈。

  以張家港為(wei) 例,該市有涉氫企業(ye) 40餘(yu) 家,搭建起從(cong) “製”到“用”的氫能產(chan) 業(ye) 完整生態。華昌化工等化工企業(ye) ,每年可提供工業(ye) 副產(chan) 氫20萬(wan) 噸;國富氫能、鏵德氫能等氫能裝備製造企業(ye) ,江蘇清能等氫燃料電池相關(guan) 企業(ye) ,豐(feng) 富了產(chan) 業(ye) 鏈的上下兩(liang) 端。

  張家港市重大項目推進中心主任鄭遠介紹,張家港製造業(ye) 基礎較強,特別是高壓容器製造經驗豐(feng) 富,為(wei) 氫能裝備產(chan) 業(ye) 發展奠定了基礎。同時,多家鋰電龍頭企業(ye) 先後落地,提供氫燃料電池係統中的關(guan) 鍵材料,是氫能產(chan) 業(ye) 發展的有力支撐。依托優(you) 勢,張家港積極布局氫能產(chan) 業(ye) ,強鏈補鏈延鏈,構建氫能全鏈條產(chan) 業(ye) 生態,產(chan) 業(ye) 年產(chan) 值超百億(yi) 元。

  成本怎麽(me) 降?

  風光發電製氫,發展儲(chu) 運技術

  成本,是氫能產(chan) 業(ye) 成長壯大亟須克服的挑戰,尤其是綠氫成本。

  氫能的“綠化”程度取決(jue) 於(yu) 製取方式。相比於(yu) 煤、天然氣製取的“灰氫”和工業(ye) 副產(chan) 氫等“藍氫”,用可再生能源發電製取的“綠氫”雖然更清潔,但獲取成本也更高,電力成本約占製氫總成本的70%。在張家港,加氫車的氫氣來自工業(ye) 副產(chan) 氫,即便利用電解水製氫,由於(yu) 電來自電網中的火電,依然不是綠氫。

  截至2024年6月,我國可再生能源製氫產(chan) 能突破10萬(wan) 噸/年,規劃及在建產(chan) 能約800萬(wan) 噸/年,利用可再生能源製氫潛力巨大。2024年底,工業(ye) 和信息化部等部門發布加快工業(ye) 領域清潔低碳氫應用實施方案,部署加快技術裝備產(chan) 品升級,加速清潔低碳氫能產(chan) 業(ye) 發展。

  那麽(me) ,綠氫從(cong) 哪來?近年來,氫能相關(guan) 企業(ye) 紛紛布局風光發電資源豐(feng) 富的西部地區,用價(jia) 格更低的綠電,降低綠氫製取成本。

  在國富氫能的“氫雲(yun) 大數據監控指揮中心”大屏上,公司遍及全國的1603台設備運行情況一覽無餘(yu) 。點開新疆“場站車”項目,立即跳出實時數據:當日製氫量200千克、加氫量190千克、剩餘(yu) 量10千克……每次數字跳動,就意味著正在有車輛加氫。

  “場站車”項目由製氫場、加氫站和燃料電池車組成。當地合作方烏(wu) 魯木齊市隆盛達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魏明介紹,屋頂上分布式光伏發的綠電,直接通到附近的製氫場,每天可製氫2400標方。再由管束車將氫氣運往3公裏外的加氫站,11台物流車加注後,去往千家萬(wan) 戶。

  充分發揮當地風光資源發展氫能產(chan) 業(ye) 優(you) 勢,2023年,新疆印發氫能產(chan) 業(ye) 發展三年行動方案,並推出一係列配套措施,推動一批氫能項目加快落地。如新疆庫車綠氫示範項目同年投產(chan) ,在國內(nei) 首次規模化利用光伏發電直接製氫,綠氫被送往中國石化塔河煉化公司,“綠化”煉油產(chan) 品。

  “綠氫除了本地消納,還能二次銷售。”“場站車”項目負責人、國富氫能研究院院長王朝告訴記者,公司正在烏(wu) 魯木齊規劃新建兩(liang) 座加氫站,在滿足當地交通用氫的基礎上,通過液氫向東(dong) 部省份運送。

  東(dong) 南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教授倪中華認為(wei) ,我國能源的生產(chan) 端和使用端主要分布在東(dong) 西兩(liang) 頭:西部有豐(feng) 富的資源,東(dong) 部有廣闊的市場。如要充分利用西部風光資源,有兩(liang) 種途徑——綠電直給或綠氫運輸,前者需要特高壓電網、投資巨大,後者需要長距離運輸、成本極高。“如果走通氫液化路徑,東(dong) 西部之間的運氫成本就能大幅降低,氫氣價(jia) 格會(hui) 下降、應用場景更多,讓整個(ge) 產(chan) 業(ye) 鏈受益。”倪中華說。

  為(wei) 何是液氫?

  “氫氣經過三級膨脹,放熱製冷,成為(wei) 液氫。”國富氫能總工程師況開鋒解釋,氫氣密度低,大規模遠距離運輸時,重量還不及運載車及氫瓶重量的1%,相當於(yu) 隻拉了一堆鐵在路上跑,很不劃算。轉換成液氫後,同樣的運載車可多拉5倍的氫、運輸成本卻隻要1/8。

  “液化後的綠氫還具有高純度優(you) 勢。”倪中華說,零下253攝氏度時,絕大多數氣體(ti) 已達冰點成為(wei) 顆粒,過濾後即可得到高純度的氫,可用於(yu) 半導體(ti) 、集成電路、芯片等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也將帶動鋼鐵、冶金、化工等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綠色轉型。

  2023年4月,國富氫能下線自主研發的國內(nei) 首台日產(chan) 10噸級氫液化工廠核心設備,打破了國外對大規模氫液化產(chan) 品的長期壟斷。目前,國富氫能的液化工廠已建設完工、投產(chan) 在即。


上一篇:中廣核礦業(ye) 再跌超4%,核裁軍(jun) 及Inkai複產(chan) 令鈾價(jia) 承壓,機構稱市場可能反應過激

下一篇:新晉“萬(wan) 億(yi) 之城”唐山,麵臨(lin) 怎樣的樓市基本麵 | 樓市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