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承父輩,成為一名“礦三代”
2025-11-11 14:35 來源:富蘊旅遊 編輯:必威88官方网站

?可可托海礦區的曆史,是一部深刻的變遷史。它從(cong) 創業(ye) 的豪情,走過轉型的陣痛,如今正邁向綠色與(yu) 智能化的新生。

作為(wei) “礦三代”,我站在這片承載著家族記憶的三號礦脈上,站在父輩的肩膀上,回望那段地心深處的奮鬥史詩,內(nei) 心充滿自豪。我繼承的,不隻是一份職業(ye) ,更是一份沉甸甸的遺產(chan) ——那是爺爺那代人為(wei) 國爭(zheng) 光的奉獻精神和艱苦奮鬥的毅力,也是父親(qin) 那代人在時代洪流中的堅守與(yu) 擔當。

我上小學時,常隨家人去姥姥家。姥姥家養(yang) 了許多牛羊,那是我童年快樂(le) 的源泉。除此之外,最愛聽姥爺講故事。雖然兩(liang) 家離得不遠,但我們(men) 通常隻在周末才能多待一會(hui) 兒(er) 。記憶中,姥爺總愛坐在屋後的木頭堆上,拄著拐杖,望著羊圈,也望著遠處的三號礦脈,不時歎氣。那時我不明白,就問媽媽:“姥爺為(wei) 什麽(me) 老是看著那邊歎氣呢?”媽媽輕聲說:“他在回望自己曾經奮鬥過的地方,想念當年的礦友了。”

姥爺那代人的心思很純粹。那時國家百廢待興(xing) ,沒有智能化的機械,沒有電腦,更沒有手機,通信全靠書(shu) 信往來,生活靠寫(xie) 工作日記來增添色彩。他們(men) 想的,隻是用盡全身力氣,為(wei) 貧弱的中國挺直脊梁。

到了父親(qin) 這一代,礦區有了較為(wei) 先進的機械化設備,也有了班車和手機,體(ti) 力勞累有所減輕,但工作壓力絲(si) 毫不亞(ya) 於(yu) 姥爺那一代人。

小時候,我常等到夜裏十一點,就為(wei) 等爸爸下夜班回來。每次看到他一身沾滿灰塵的工作服和那雙粗糙長繭的手,心裏總是五味雜陳。偶爾隨媽媽去給爸爸送飯,走進那機器轟鳴的廠房,我不禁想象:爸爸和工友們(men) 是如何在這種震耳欲聾的環境中堅持工作的?爸爸工作的地方離家很遠,每天要坐班車往返。廠房裏僅(jin) 有一個(ge) 像電話亭一樣的隔音間,機械運轉的聲音幾乎能穿透耳膜。如今我才明白,為(wei) 什麽(me) 爸爸說話聲音總是那麽(me) 大——那是長期在轟鳴環境中養(yang) 成的習(xi) 慣。

爸爸四年前退休了。退休後的他變得沉默寡言,很少出門,仿佛與(yu) 世隔絕。後來我才懂得,他是想念那個(ge) 雖然累卻充滿激情的工作時光,想念和工友談天說地的充實日子。爸爸常對我說:“一定要好好學習(xi) ,考個(ge) 好大學,走出這個(ge) 小鎮、小縣城。”可惜,我沒能完全履行這個(ge) 承諾。

大學畢業(ye) 後,我曾一度陷入迷茫,不知道該何去何從(cong) 。我先在本地景區做過一兩(liang) 個(ge) 月的攝影師,但那隻是臨(lin) 時的工作。那年七月,爸爸對我說:“你如果不想出去,我們(men) 也不強迫你,我們(men) 也舍不得你。要不……你來三號礦脈工作吧?”我有些猶豫:“那兒(er) 現在已經不開采了,而且我專(zhuan) 業(ye) 也不對口。”爸爸說:“你可以去講述可可托海的曆史啊。”

我思考了兩(liang) 天,終於(yu) 想通了,接受了爸爸的建議去麵試。當我第一次走進地質陳列館,站在三號礦脈前,我才真正明白:爸爸所說的“講述可可托海的故事”並不簡單——要講的不隻是礦區變遷史,更是爺爺、爸爸那兩(liang) 代人的精神。這種精神,值得我用一生去挖掘和學習(xi) 。

如今,當我穿上幹淨整潔的工裝,站在陳列館裏,站在三號礦脈前,透過我的講述去守護那些曾在廠房中奮鬥的父輩身影時,我忽然明白:這裏承載的不僅(jin) 是艱苦奮鬥的過往,更照亮了今天礦區發展的道路。

礦藏終會(hui) 隨著開采而漸漸減少,但父輩祖輩如一般燃燒自己、溫暖他人的精神,將永遠照亮我前行的路。



上一篇:博士生提供涉密地形圖,獲刑15年

下一篇:龍岩市出讓1宗銅多金屬礦探礦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