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變暖加劇海水倒灌,減排是治理關鍵
2024-10-23 10:16 來源:中國科學報 編輯:必威88官方网站

 據媒體(ti) 報道,10月21日,遼寧省大連、營口、盤錦、錦州、葫蘆島等5個(ge) 城市沿海地區突發海水倒灌,導致部分街道被淹、房屋進水,給當地造成損失。盡管這些地區之前也出現過大潮漲水現象,但今年的海水倒灌更為(wei) 嚴(yan) 重。


 這次海水倒灌出現在天文大潮期間,同時受氣旋活動影響,風力達到8至9級以上。遼寧省海洋預警監測中心據此發布海浪Ⅳ級藍色警報,預計渤海、黃海北部將出現2.5至3.5米的大浪區,因此遼寧沿海地區出現海水倒灌也是必然。


 值得注意的是,發生海水倒灌的地方一般都有特殊地形,如海岸線內(nei) 凹的海灣和河流入海口。在此次發生海水倒灌的盤錦市,大遼河在流經該市後,河麵逐漸放寬,在入海處形成一個(ge) 大喇叭口,寬度達到陸地區域河流寬度的10多倍,當海潮從(cong) 入海口向內(nei) 湧入時,寬度不斷收縮,從(cong) 而引起大潮越過堤壩淹沒低窪地段。


 從(cong) 更長遠角度來看,全球變暖導致的海平麵上升為(wei) 海水倒灌提供了有利條件。海平麵上升近百年來是有監測數據支持的,全球可靠的驗潮站數據可以追溯到1880年。不過,早期的觀測站點比較少,要研究全球平均海平麵變化情況,還需要依賴重建算法,有一定的不確定性,而過去30多年有比較連續可靠的衛星數據。根據2019年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zhuan) 門委員會(hui) (IPCC)發布的《氣候變化中的海洋和冰凍圈特別報告》,20世紀全球海平麵上升約15厘米。而根據2021年IPCC發布的第六次評估報告第一工作組報告,工業(ye) 革命以來全球海平麵上升了約20厘米。


 海平麵上升20厘米可不是個(ge) 小數字。根據2021年IPCC的評估數據,20世紀全球平均海平麵上升速率在過去3000年中是最高的。這就如同雨雖然下得不大,也會(hui) 在低窪地區形成局地洪澇一樣,同樣在有利環境下,局部地區也會(hui) 出現異常強的海平麵上升,遠超全球平均值。這樣的有利條件包括風暴潮、天文大潮以及喇叭口地形等,從(cong) 而造成遠超正常值的漲水,導致海水倒灌和海水漫堤,最終使沿海地區發生洪水。


 全球沿海區域是經濟、社會(hui) 和文化發展的中心,根據聯合國的數據,全球40%的人口生活在距離海岸線100公裏以內(nei) 的範圍內(nei) ,這意味著全球接近30億(yi) 人可能會(hui) 受到海平麵變化的影響。海平麵上升對於(yu) 沿海低窪地區和小島嶼國家來說形勢更為(wei) 緊迫。我國海岸線漫長,從(cong) 南到北低窪地區和有利於(yu) 漲水的地形區域繁多,加之頻繁出現的大風、溫度氣旋和台風活動,對沿海地區造成了嚴(yan) 重後果。


 全球海平麵上升並不是勻速的,而是呈現加速的特征。1901至1990年間,全球平均海平麵上升了0.12米,平均上升速率為(wei) 每年1.35毫米。1971至2018年間,平均上升速率達到每年2.3毫米,2006至2018年間則飆升至每年3.7毫米。


 根據最新研究結果,從(cong) 1993年衛星開始觀測海麵高度到2023年底,全球平均海平麵上升了111毫米,其中在1993至2002年間,全球平均海平麵上升速度是每年2.1毫米,然而這一速度在最近10年已經漲了1倍多,2014至2023年間達到每年4.8毫米。根據IPCC的估計,到2050年,全球平均海平麵還將上升15至30厘米。


 目前科學研究已經證明,海平麵上升的根本原因是全球氣候變暖。具體(ti) 來看主要有兩(liang) 個(ge) 影響途徑:一是全球變暖導致極地冰川和冰蓋融化,二是海水因溫度升高而發生熱膨脹。從(cong) 20世紀70年代到21世紀初,這兩(liang) 個(ge) 途徑對海平麵上升的貢獻大致相等。然而,近年來,隨著溫室氣體(ti) 排放增加,地球平均氣溫持續上升,極地冰蓋和山地冰川加速融化,導致大量淡水注入海洋。第一個(ge) 途徑對海平麵上升的貢獻有所增加,目前格陵蘭(lan) 和南極洲每年分別融化約2700億(yi) 噸和1500億(yi) 噸冰。


 中國作為(wei) 全球氣候變化的敏感區域之一,海平麵上升對其影響尤為(wei) 顯著。根據國家氣候中心發布的《中國氣候變化藍皮書(shu) (2024)》,1993至2023年,中國沿海海平麵上升速率為(wei) 4.0毫米/年,高於(yu) 同時段全球平均水平。2023年,中國沿海海平麵較1993至2011年平均值偏高72毫米。海平麵上升除了導致沿海地區的風暴潮災害加劇,還會(hui) 破壞沿海濕地生態係統,導致海岸線侵蝕加劇,並使海水入侵和土地鹽漬化問題日益嚴(yan) 重。


 海平麵上升還對中國的海洋經濟和沿海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構成了挑戰。值得關(guan) 注的是,隨著海平麵上升,沿海低窪地區出現嚴(yan) 重幹旱等極端天氣會(hui) 導致河流和地下水位下降,海水沿著潮汐通道向上遊推進,倒灌入河口,從(cong) 而形成鹹潮入侵。


 據澎湃新聞報道,2022年,長江全流域遭遇幹旱,鹹潮影響了上海長江水庫的取水,最長的一次有90多天。特別是台風“梅花”使上海入海口近海區域形成了海水倒灌,影響了上海長江水庫的取水,給上海城市供水安全帶來了一次最嚴(yan) 峻的挑戰。


 海平麵上升疊加極端天氣,未來可能還會(hui) 造成更嚴(yan) 重的影響。遏製海平麵上升的趨勢需要全球共同努力。首先,減少溫室氣體(ti) 排放是關(guan) 鍵,國際社會(hui) 需采取更加嚴(yan) 格的減排措施,推動能源結構轉型,發展清潔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其次,應加強海岸線的保護和恢複工作,如建設海堤、恢複紅樹林等自然屏障,以增強海岸線的抵禦能力。此外,提高公眾(zhong) 對氣候變化和海平麵上升的認識,增強社會(hui) 對氣候變化的適應能力,也是遏製海平麵上升趨勢的重要途徑。

上一篇:發電、儲(chu) 能上市公司著力提升新能源比重、保障供電

下一篇:國家將實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