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7日,極目新聞記者從(cong) 自然資源部網站獲悉,“鄂西北堿性岩-碳酸岩型铌-稀土資源綜合利用技術攻關(guan) 與(yu) 評價(jia) ”科研項目被中國地質調查局評為(wei) “2024年度地質科技十大進展”項目,標誌著湖北省竹山縣得勝鎮廟埡铌-稀土共生伴生礦選冶技術攻關(guan) 獲得重大突破,新選冶工藝可使铌品位和回收率大幅提升,伴生礦鐵、硫也能得到有效地分離提取。
該科研項目得到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積極為(wei) 項目實施創造條件,自然資源管理部門密切配合,全力為(wei) 項目落地掃清障礙。由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chan) 綜合利用研究所、中國地質調查局武漢地質調查中心、湖北省地質局第八地質大隊、湖北省地質調查院、中國自然資源航空物探遙感中心和中國地質科學院分工協作,曆時兩(liang) 年完成,取得的主要成果有兩(liang) 項:一是創新堿性岩-碳酸岩型低品位、共生伴生铌-稀土“同步富集-微細粒铌鐵礦高效反浮選-铌與(yu) 鐵礦物選擇性還原分離”新工藝,使铌品位由傳(chuan) 統工藝的5%~8%提高到17%,回收率從(cong) 原來的20%提高到50%,同時還可分離出稀土、鐵、硫等精品礦物,新工藝有望實現90萬(wan) 噸铌資源綜合利用,為(wei) 湖北省竹山縣廟埡铌-稀土資源科學開發利用,奠定堅實的基礎;二是通過對廟埡礦區縱深探礦,估算铌潛在資源量達59.8萬(wan) 噸。
該科研項目組通過潛力評價(jia) ,科學預測,得出的結論為(wei) :竹山-竹溪地區遠景資源量铌300萬(wan) 噸、稀土270萬(wan) 噸、鉭3萬(wan) 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