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慶石化:中國配方“塑”新機
2025-11-05 11:48 來源:中國石油新聞中心 編輯:必威88官方网站

10月31日,大慶石化儲(chu) 運銷售中心成品包裝站台上,最新批次的長鏈支化茂屬聚乙烯樹脂完成分裝入袋,即將發往東(dong) 北地區下遊客戶。這批采用國產(chan) 氟彈性體(ti) 配製複合助劑生產(chan) 的新產(chan) 品為(wei) 今年首次生產(chan) ,可廣泛用於(yu) 棚膜、包裝膜製造,服務農(nong) 業(ye) 、物流運輸等領域。目前,大慶石化實現國產(chan) 化替代的聚乙烯樹脂常用複合助劑已達到15種。

“隱形掣肘”亟待攻克

  從(cong) 超市購物袋到汽車零部件,從(cong) 農(nong) 業(ye) 棚膜到食品包裝,塑料製品在我們(men) 的生活中無處不在。其中,複合助劑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它如同塑料工業(ye) 中的“味精”,通過配比使聚乙烯顆粒突破性能局限,轉化為(wei) 滿足各種需求的塑料“佳肴”。

  “沒有複合助劑,聚乙烯樹脂就像沒放鹽的菜,雖然能‘吃’,但索然無味,既難保存也達不到使用標準。”大慶石化聚烯烴部二級工藝工程師徐浩洋比喻。作為(wei) 影響聚乙烯樹脂性能、加工穩定性的關(guan) 鍵輔助化學品,複合助劑的成分種類、配比精度決(jue) 定了產(chan) 品的最終表現。

  大慶石化年產(chan) 聚乙烯樹脂約120萬(wan) 噸,每年需消耗催化劑、助劑等化工“三劑”近萬(wan) 噸。複合助劑是助劑的一種,以往,部分助劑依賴進口,不僅(jin) 推高了生產(chan) 成本,較長的供貨周期也讓產(chan) 業(ye) 鏈麵臨(lin) “斷供”風險,成為(wei) 製約企業(ye) 高質量發展的隱形掣肘。近年來,麵對複雜市場環境與(yu) 行業(ye) 降本增效壓力,大慶石化將化工“三劑”國產(chan) 化作為(wei) 保障產(chan) 業(ye) 鏈安全與(yu) 提升經營質效的重要舉(ju) 措,創新提出“分段調試、逐級替代”策略,為(wei) 每一種進口助劑精準匹配國產(chan) “平替”,係統推進國產(chan) 配方的研發與(yu) 落地。

“精益求精”性能達標

  實現複合助劑的國產(chan) 化替代,不是簡單的“照方抓藥”。助劑配方的研發既要篩選適配的原料及比例,讓抗氧化劑、潤滑劑等成分“各司其職”,又要平衡成本與(yu) 性能,還要確保適配現有生產(chan) 裝置,最終滿足下遊客戶的實際應用需求。

  為(wei) 此,大慶石化將複合助劑替代列為(wei) 重點技術攻關(guan) 項目,聚烯烴部根據裝置工況和生產(chan) 實際情況確定技術路線,與(yu) 專(zhuan) 業(ye) 助劑生產(chan) 企業(ye) ——大慶五龍實業(ye) 有限公司塑龍公司展開了密切合作。

  “整個(ge) 生產(chan) 係統對潔淨度的要求極為(wei) 苛刻,每次小試前後,都必須對生產(chan) 線進行徹底的清理。”塑龍公司副經理王承鋒表示。研發過程中,麵對助劑原料物理特性的差異,技術人員通過反複對比,優(you) 化原料顆粒大小,精準設定混合時間,特別是精細調控擠出造粒環節的各區段溫度,解決(jue) 了顆粒粘連、成型不規整等技術難題。

  客戶的反饋是檢驗配方成功與(yu) 否的標準。新開發的助劑樣品要經過聚乙烯裝置小試驗證,對樹脂產(chan) 品基礎性能進行評估後,產(chan) 品被送到下遊客戶實際應用測試。根據客戶反饋,技術團隊修正調整配方,塑龍公司再組織生產(chan) 和新一輪送樣。直到終端客戶評價(jia) “性能達標”,一個(ge) 成熟的配方才被正式確定下來。

  經過反複研發、試產(chan) 、反饋、優(you) 化,國產(chan) 複合助劑已不是實驗室裏的“紙上談兵”,而成為(wei) 經得起市場檢驗的產(chan) 品。長鏈支化茂金屬聚乙烯樹脂就是從(cong) 實驗室走向市場的重要成果之一。該產(chan) 品投放市場之初,客戶反饋存在氣味,技術團隊通過逆向溯源,經過多輪試驗和檢測,通過國產(chan) 氟彈性體(ti) 配製的複合助劑不僅(jin) 消除了異味,還生產(chan) 出綜合性能更優(you) 的產(chan) 品。與(yu) 常規牌號相比,新開發的長鏈支化茂金屬聚乙烯樹脂在透明度、力學性能等方麵表現優(you) 異,具備替代部分高壓聚乙烯樹脂的能力。

國產(chan) 替代影響深遠

  目前,大慶石化6套聚乙烯裝置已全部用上了成熟的“中國配方”。這一轉變,帶來的影響是深遠的。

  最直接的是經濟效益。“國產(chan) 助劑性能可以媲美進口,綜合成本卻至少降低了30%。僅(jin) 此一項,每年就能為(wei) 企業(ye) 節約成本超百萬(wan) 元。”聚烯烴部生產(chan) 技術組副組長逄彬算了一筆賬。數字的背後,是技術團隊持之以恒的攻堅克難。他們(men) 反複測算每種成分的最佳用量,既要削減冗餘(yu) 添加量、降低生產(chan) 成本,又要保證抗氧化、爽滑效果不打折扣。在生產(chan) 中,還要密切關(guan) 注聚乙烯樹脂的性能,有時僅(jin) 僅(jin) 因為(wei) 0.1%的添加量差異導致性能波動,就得推倒重來,直到找到“少用量、高性能”的平衡點,直至啃下了提質增效這塊“硬骨頭”。

  更重要的是,國產(chan) 化進程實現了產(chan) 業(ye) 鏈的安全可控。“新質生產(chan) 力最終要體(ti) 現在市場競爭(zheng) 力上。”大慶石化科技與(yu) 規劃發展部管理人員李鬱表示,“國產(chan) 化替代讓我們(men) 擺脫了對進口助劑的依賴,防範了外部供應中斷、價(jia) 格波動等風險,為(wei) 聚乙烯產(chan) 業(ye) 鏈的自主可控築牢了根基。”目前,大慶石化聚乙烯樹脂已銷往全國20多個(ge) 省市,為(wei) 下遊用戶提供了穩定的、高性價(jia) 比的原料。

  此外,國產(chan) 化進程驅動更強勁的創新能力。國產(chan) 氟彈性體(ti) 的成功應用,體(ti) 現了技術團隊並非簡單地模仿進口配方,而是通過深入理解工藝原理和深化改進配方,實現了產(chan) 品性能的優(you) 化甚至超越。紮根於(yu) 實踐的應用創新,推動大慶石化完成了從(cong) 引進到自主的持續轉變,為(wei) 長遠發展打下了紮實的技術基礎。

  “下一步,我們(men) 將繼續推進其他化工‘三劑’的國產(chan) 化替代工作,同時探索聚乙烯樹脂性能的進一步升級,提升產(chan) 品附加值,向更廣闊的應用領域邁進。”大慶石化聚烯烴部副部長趙炳陽說。

  從(cong) 依賴進口到自主創新,從(cong) 單一產(chan) 品到產(chan) 業(ye) 鏈賦能,大慶石化完成了一次紮實的“深蹲助跑”。這套自主可控的中國配方,不僅(jin) 解決(jue) 了當前的技術難題,更為(wei) 企業(ye) 麵向未來、進軍(jun) 更高端市場賽道,積蓄了關(guan) 鍵的起跑力量。


上一篇:30萬(wan) 家企業(ye) 2025年入局新能源,換電安全能跟上“狂飆”速度嗎?

下一篇: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