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
  • 熱門新聞
  • >
  • 礦業
  • >
  • 美國關鍵礦產告急!12種礦產100%依賴進口,特朗普政府親自下場當“股東”
美國關鍵礦產告急!12種礦產100%依賴進口,特朗普政府親自下場當“股東”
2025-11-05 10:25 來源:礦業界 編輯:必威88官方网站

 關(guan) 鍵礦產(chan) 作為(wei) 清潔能源轉型與(yu) 國防安全的戰略基石,其供應鏈自主性已成為(wei) 大國競爭(zheng) 的核心議題。麵對美國關(guan) 鍵礦產(chan) 供應鏈“資源-技術-加工”三重對外依賴困境,特朗普政府將關(guan) 鍵礦產(chan) 安全提升至國家戰略核心層麵,將股權投資作為(wei) 核心幹預工具,試圖通過直接入股礦業(ye) 企業(ye) 、聯動政策工具、構建產(chan) 業(ye) 生態三個(ge) 維度突破產(chan) 業(ye) 瓶頸,實現資源控製與(yu) 產(chan) 業(ye) 回流的雙重目標。這種“資本+政策”的雙重幹預模式,既不同於(yu) 純粹的市場調節,也區別於(yu) 直接的行政令,成為(wei) 美國重構關(guan) 鍵礦產(chan) 供應鏈的標誌性舉(ju) 措。


圖片


01

美國關(guan) 鍵礦產(chan) 供應鏈的結構性困局


 關(guan) 鍵礦產(chan) 涵蓋稀土、鋰、鈷、等50餘(yu) 種戰略性礦產(chan) 資源,是電動汽車電池、半導體(ti) 芯片、先進武器係統等核心產(chan) 業(ye) 不可或缺的原材料。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2025年數據顯示,美國12種關(guan) 鍵礦產(chan) 完全依賴進口,29種進口依賴度超50%,其中稀土、石墨等核心礦種對中國形成“資源-技術-供應鏈”三位一體(ti) 的依賴鎖定。


 1.對外依賴的安全隱患。美國在關(guan) 鍵礦產(chan) 加工環節的“卡脖子”問題尤為(wei) 突出:70%的稀土進口來自中國,59%的天然石墨依賴中國供應,電池級鋰進口的45%源自中國,而镓、鍺等半導體(ti) 關(guan) 鍵材料的進口依賴度更是接近100%。2025年中國對中重稀土實施出口限製後,直接衝(chong) 擊美國F-35戰機生產(chan) 線;銻的出口管製導致美國彈藥企業(ye) 產(chan) 能縮減,凸顯供應鏈的脆弱性。這種依賴關(guan) 係在地緣政治博弈中已轉化為(wei) 現實安全風險,傳(chuan) 統補貼僅(jin) 能刺激短期進口替代,無法根治產(chan) 業(ye) 鏈自主可控問題。 


 2.國內(nei) 產(chan) 業(ye) 生態的係統性衰退。產(chan) 業(ye) 空心化成為(wei) 製約美國關(guan) 鍵礦產(chan) 自主供應的核心瓶頸。20世紀80年代以來,成本驅動下的產(chan) 業(ye) 外遷使美國鋁加工產(chan) 能從(cong) 全球30%萎縮至不足5%,稀土分離技術因缺乏應用場景逐漸流失,目前中國分離成本僅(jin) 為(wei) 美國的1/3且掌握核心專(zhuan) 利。更嚴(yan) 峻的是,礦業(ye) 項目麵臨(lin) “審批-資本-人才”三重製約:《國家環境政策法》導致項目審批平均耗時7-10年,遠超加拿大和澳大利亞(ya) ;資本市場更青睞科技股,2024年美國“七巨頭”總市值是全部黃金股的50倍,礦業(ye) 投資跌至1990年以來低點;行業(ye) 工程師平均年齡超55歲,相關(guan) 專(zhuan) 業(ye) 學生數量下降40%,形成技術傳(chuan) 承斷層。 


 3.傳(chuan) 統政策工具的效能失靈。拜登政府時期的財政補貼與(yu) 貸款政策已顯露局限。美洲鋰業(ye) 雖獲22.6億(yi) 美元能源部貸款,但項目推進緩慢,直至2028年才有望投產(chan) ;MP材料公司的稀土加工項目即便獲得補貼,仍需依賴中國萃取劑等關(guan) 鍵材料。這種“輸血式”補貼難以解決(jue) 項目審批滯後、資本持續投入不足、產(chan) 業(ye) 鏈協同缺失等深層問題,且資金使用效率飽受詬病,推動政策層尋求更具約束力的幹預方式。


煤礦, 褐煤, 露天開采, 礦業(ye) , 行業(ye) , 資源, 電力生產(chan) , 工業(ye) 景觀


02

以股權投資為(wei) 核心的多元政策組合


 特朗普政府以“國家安全優(you) 先”為(wei) 目標,突破自裏根時代形成的“市場優(you) 先”政策框架,將政策工具從(cong) 拜登時期的能源部貸款補貼,轉向政府直接持股礦業(ye) 項目的深度介入模式。為(wei) 保障實施效果,構建“股權投資+政策工具+配套機製”的三維幹預體(ti) 係,對關(guan) 鍵礦產(chan) 供應鏈的實施全鏈條介入。


 1.調整、補充現有法律體(ti) 係。激活《國防生產(chan) 法》授權,將關(guan) 鍵礦產(chan) 產(chan) 能提升納入國家安全範疇,為(wei) 股權投資提供合法性基礎。《大而美法案》(OBBA)為(wei) 關(guan) 鍵礦產(chan) 撥款75億(yi) 美元:20億(yi) 用於(yu) 在2027年前擴大國家儲(chu) 備,50億(yi) 用於(yu) 供應鏈投資,5億(yi) 用於(yu) 信貸項目。將《芯片與(yu) 科學法案》的補貼資金轉化為(wei) 股權,重新分配至少20億(yi) 美元以資助關(guan) 鍵礦產(chan) 項目,形成“直接入股+權利附加+產(chan) 業(ye) 鏈綁定”操作框架。調整《通脹削減法案》稅收抵免政策,對股權投資項目給予額外稅收優(you) 惠,並通過政府包銷、價(jia) 格下限承諾等方式降低企業(ye) 市場風險。


 2.組建關(guan) 鍵礦產(chan) 投資基金。根據西方主要媒體(ti) 2025年9月16日報道,美國正就組建規模達50億(yi) 美元的關(guan) 鍵礦產(chan) 投資基金展開談判,重點投資全球範圍內(nei) 的戰略礦產(chan) 項目。美國國際開發金融公司(DFC)正與(yu) 總部位於(yu) 紐約的投資公司獵戶座資源夥(huo) 伴(ORP)洽談,擬成立一家合資企業(ye) 來運營該基金。雙方考慮的合作模式為(wei) 對等出資,逐步擴大規模至總計約50億(yi) 美元。該基金最終落地,將成為(wei) 美國政府為(wei) 增加關(guan) 鍵礦產(chan) 供應而參與(yu) 交易撮合的最重要舉(ju) 措,也是美國政府首次直接參與(yu) 大型礦產(chan) 交易。


2a36afc64f0b0930f5e873f7cf4c01cc.jpeg


 3.本土戰略礦種投資。2025年7月,國防部以4億(yi) 美元收購美國最大稀土生產(chan) 商MP Materials的15%優(you) 先股成為(wei) 公司最大股東(dong) ,與(yu) 公司簽署10年期保底價(jia) 采購協議,並提供1.5億(yi) 美元貸款用於(yu) 提升重稀土分離能力。9月,能源部通過談判將美洲鋰業(ye) 旗下位於(yu) 內(nei) 華達州Thacker Pass鋰礦項目23億(yi) 美元貸款,轉換為(wei) 公司5%-10%股權,成為(wei) 其潛在最大股東(dong) 。該項目一期產(chan) 量可替代80%的當前鋰進口量,顯著降低對供應鏈對外依賴。


 4.跨國供應鏈股權整合。針對關(guan) 鍵礦產(chan) 出口大國加拿大,特朗普政府實施跨境參股策略。內(nei) 政部以3560萬(wan) 美元收購加拿大Trilogy Metals公司10%股份,並獲得額外7.5%股權的認股權證,同時推翻拜登政府否決(jue) ,批準連接阿拉斯加礦產(chan) 區的安布勒公路項目,釋放銅、鈷、镓等國防關(guan) 鍵礦產(chan) 潛力。收購總部位於(yu) 溫哥華的Lithium Americas公司5%股份,鎖定其內(nei) 華達州鋰礦床的供應權益。這種“股權綁定+基礎設施配套”的模式,實質是將加拿大礦產(chan) 資源納入美國供應鏈體(ti) 係。


 5.延伸參股貫通產(chan) 業(ye) 鏈。特朗普政府的參股策略已超越采礦環節,向上下遊延伸:以89億(yi) 美元入股英特爾成為(wei) 最大單一股東(dong) ,要求英偉(wei) 達、AMD等芯片企業(ye) 將對華銷售15%收入上交政府以換取出口許可;通過獲得美國鋼鐵公司“黃金股份”幹預跨國收購,甚至計劃參股洛克希德·馬丁等軍(jun) 工企業(ye) ;要求通用汽車為(wei) Thacker Pass項目提供鋰采購擔保,形成“開采-加工-應用”垂直整合生態。這種全鏈條參股模式,形成“礦產(chan) 開采-材料加工-終端製造”的政策閉環,強化關(guan) 鍵礦產(chan) 的戰略價(jia) 值轉化。 


lignite-3842572_640.jpg


 6.建立國家戰略礦產(chan) 儲(chu) 備。參照戰略石油儲(chu) 備機製,建立關(guan) 鍵礦產(chan) 收儲(chu) 製度。2025年9月,美國銻業(ye) 公司從(cong) 美國國防後勤局(DLA)獲得一份為(wei) 期五年的獨家合同,合同金額最高可達2.45億(yi) 美元,為(wei) 國防儲(chu) 備供應銻金屬錠以補充國防物資儲(chu) 備。10月,DLA公開文件稱已經開始使用“大而美法案”批準資金,采購價(jia) 值高達10億(yi) 美元的關(guan) 鍵礦產(chan) ,提出的交易量超過了美國的年產(chan) 量和進口量,采購定價(jia) 也高於(yu) 市場預期。除稀土外,此次采購的礦產(chan) 品還包括鈷、銻、鉭以及鈧。另一方麵,特朗普政府也在考慮開發太平洋海底富含鎳、鈷、銅和錳等元素。 


03

戰略利益與(yu) 工具理性的雙重驅動


 從(cong) 補貼到參股的政策躍遷,本質是特朗普政府基於(yu) 戰略安全需求與(yu) 政策效能考量的戰略選擇,背後蘊含多重動因的疊加作用。 


 1.供應鏈控製的戰略升級。相較於(yu) 補貼的間接引導,直接參股賦予政府對項目的實質性影響力。通過持股,美國政府可直接或間接影響企業(ye) 董事會(hui) 決(jue) 策,如對Trilogy Metals的持股使其獲得董事會(hui) 席位提名權,對美洲鋰業(ye) 的參股可確保鋰資源優(you) 先供應本土電池企業(ye) 。這種“超級股東(dong) ”地位,使美國能在地緣衝(chong) 突升級時保障資源供應,擺脫對外依賴實現“資源自主-加工可控-製造安全”的戰略目標。 


 2.政策效能的精準提升。參股模式有效解決(jue) 了補貼政策的固有缺陷:一是通過股權綁定降低道德風險,避免企業(ye) 將補貼資金用於(yu) 非生產(chan) 環節;二是政府可分享項目收益,形成“投入-回報”的良性循環,區別於(yu) 補貼的單向支出;三是借助股權附帶條件突破環保與(yu) 審批障礙,如通過參股推動安布勒公路項目重啟,解決(jue) 了長期擱置的基礎設施瓶頸;四是擬設立聯邦支持的主權風險保險基金,若未來政府通過行政手段取消獲批項目,企業(ye) 可獲全額賠償(chang) ,解決(jue) 政策連貫性不足導致的投資顧慮。這種優(you) 勢,在礦業(ye) 項目長周期、高風險的特性下尤為(wei) 突出。 


open-pit-mining-3553195_1280.jpg


 3.產(chan) 業(ye) 回流的強力撬動。麵對礦業(ye) 投資低迷的現狀,政府參股發揮了“信心錨”作用。美洲鋰業(ye) 股價(jia) 在參股消息刺激下盤後暴漲98.7%,Trilogy Metals股價(jia) 飆升逾250%,這種市場反應吸引私人資本跟進,緩解礦業(ye) 投資失血困境。在國防部對MP公司股權收購及融資過程中,摩根大通和高盛銀行跟投了10億(yi) 美元注資。摩根大通2025年10月發表聲明,承諾在10年內(nei) 投入1.5萬(wan) 億(yi) 美元,投向采礦、提煉、太陽能和核能、電池儲(chu) 存和軍(jun) 需品等27個(ge) 子領域。美國鋼鐵、洛克希德·馬丁等企業(ye) 的產(chan) 能布局向本土集中,與(yu) 礦產(chan) 開發形成協同效應。 


 4.曆史經驗的路徑借鑒。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美國政府通過入股通用汽車、花旗集團等企業(ye) 實現危機救助的成功經驗,為(wei) 此次政策轉向提供了參照。特朗普政府將特殊時期的應急措施轉化為(wei) 常態化產(chan) 業(ye) 政策,認為(wei) 政府參股在“市場失靈”領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在關(guan) 鍵礦產(chan) 這種兼具商業(ye) 屬性與(yu) 戰略價(jia) 值的領域,可有效平衡短期收益與(yu) 長期安全。


04

收益與(yu) 風險的雙重博弈


 特朗普政府的參股政策在產(chan) 生即時效應的同時,也引發了國內(nei) 市場、國際關(guan) 係與(yu) 實施層麵的多重挑戰,形成收益與(yu) 風險的複雜博弈。 


 1.國內(nei) 層麵短期提振與(yu) 長期隱憂並存。政策的積極效應已初步顯現:礦業(ye) 項目審批效率顯著提升,安布勒公路等擱置項目快速重啟;企業(ye) 融資環境改善,MP材料、美洲鋰業(ye) 等企業(ye) 獲得穩定資金支持;股價(jia) 暴漲帶動行業(ye) 估值修複,吸引科技資本向礦產(chan) 領域跨界配置。潛在風險同樣突出:政府既當“監管者”又當“股東(dong) ”的雙重身份形成利益衝(chong) 突,可能導致政策向參股企業(ye) 傾(qing) 斜,損害市場公平競爭(zheng) 秩序;環保爭(zheng) 議持續發酵,Thacker Pass鋰礦與(yu) 安布勒公路項目均麵臨(lin) 原住民抗議與(yu) 生態保護組織訴訟,可能延緩項目落地進度。

 

行業(ye) , 機, 挖掘機, Absetzer, 複活的采石場, 礦用挖掘機


 2.國際層麵供應鏈重構與(yu) 盟友信任危機。在供應鏈重構方麵,美國通過參股將加拿大、墨西哥等北美國家納入“資源朋友圈”,試圖構建“去中國化”的礦產(chan) 供應鏈。但新政引發盟友強烈反彈:加拿大專(zhuan) 家警告,美國政府入股Trilogy Metals等企業(ye) 可能導致敏感技術流失與(yu) 資源優(you) 先供應美國,呼籲啟動國家安全審查。同時資源民族主義(yi) 反彈也在削弱供應鏈彈性,如剛果(金)拒絕向美國企業(ye) 出讓鈷礦權,印尼通過鎳出口限製倒逼美國企業(ye) 進行本地化投資。 


 3.實施層麵操作複雜性與(yu) 不確定性凸顯。政策落地麵臨(lin) 多重現實障礙:一是估值難題,礦業(ye) 項目的資源儲(chu) 量評估具有高度不確定性,政府持股比例與(yu) 定價(jia) 缺乏統一標準,可能引發利益輸送爭(zheng) 議;二是退出機製缺失,2008年對通用汽車的持股曆經數年才完成減持,而礦業(ye) 項目周期長達20-30年,政府長期持股可能固化行政幹預;三是國際規則衝(chong) 突,美國以“國家安全”為(wei) 由的參股,與(yu) WTO反補貼規則存在抵觸,可能引發其他國家的報複性措施;四是政策連貫性風險,股權投資項目依賴長期投入,若未來政府更迭導致政策轉向,將直接衝(chong) 擊項目存續性。 


露天采礦, 鬥輪挖掘機, 挖掘機, 錢, 行業(ye) , 礦業(ye) , 褐煤, 活力


 特朗普政府以股權介入加強關(guan) 鍵礦產(chan) 控製,本質上是大國競爭(zheng) 背景下“國家資本+市場力量”的戰略結合。該政策突破了傳(chuan) 統資源管控模式,但也麵臨(lin) 成本、環境與(yu) 技術的三重製約,揭示了關(guan) 鍵礦產(chan) 治理的新趨勢:資源安全正從(cong) “貿易獲取”轉向“能力建設”,政策工具正從(cong) “間接激勵”轉向“深度參與(yu) ”,全球合作正從(cong) “自由貿易”轉向“聯盟協同”。未來全球關(guan) 鍵礦產(chan) 格局將呈現“多極供應、聯盟競爭(zheng) 、技術突破”的特征,如何在保障自身安全與(yu) 維護全球供應鏈穩定之間找到平衡,成為(wei) 各國共同麵臨(lin) 的課題。

上一篇:美媒感歎:貿易戰?不存在!中國巨輪勢不可擋

下一篇:新一輪搶鋰大戰蓄勢待發?下遊企業(ye) 重金入股,布局上遊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