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儲能產業正迎來市場化新生
2025-03-07 14:50 來源:證券日報 編輯:必威88官方网站

“雙碳”目標提出以來,儲(chu) 能裝機規模實現了翻天覆地的增長。在2022年和2023年連續兩(liang) 年實現超200%的高速發展之後,2024年儲(chu) 能裝機又實現了130%的增長。截至2024年底,中國新型儲(chu) 能裝機已經突破7300萬(wan) 千瓦。

  當青海戈壁的風電通過共享儲(chu) 能點亮千裏之外的上海外灘,當廣東(dong) 的虛擬電廠在酷暑中為(wei) 城市帶來清涼,此時的新型儲(chu) 能不再局限於(yu) 一個(ge) 技術名詞,而是化身為(wei) 綠色轉型的推進器、能源安全的壓艙石。

  今年年初,隨著強配儲(chu) 能的落幕,新型儲(chu) 能也迎來了新變局。進入2025年,如何進一步調動企業(ye) 的積極性,推動新型儲(chu) 能高質量發展成為(wei) 當務之急。

  筆者認為(wei) ,下一步的政策應聚焦於(yu) 兩(liang) 大方向,一是進一步賦予和明確儲(chu) 能的獨立市場地位,二是出台新型儲(chu) 能容量電價(jia) 機製。

  首先,賦予和明確儲(chu) 能的獨立市場地位,特別是在價(jia) 格機製上提供確定性的收益保障。此前,由於(yu) 參與(yu) 電力市場的準入規則、結算方式等具體(ti) 細則不清晰,各地對儲(chu) 能並網的調頻、容量配置等技術要求差異大。加之電網企業(ye) 掌握著儲(chu) 能調用的主導權,更傾(qing) 向於(yu) 使用自己的抽水蓄能,獨立儲(chu) 能的應用空間受到嚴(yan) 重擠壓。

  下一步,應進一步明確新型儲(chu) 能的市場定位,使其作為(wei) 獨立儲(chu) 能參與(yu) 電力市場,同時建立完善相關(guan) 市場機製、價(jia) 格機製和運行機製,提升新型儲(chu) 能的利用水平,使其能在價(jia) 格機製上獲得確定性的收益保障。通過建立容量租賃、碳積分交易、輔助服務等多維收益體(ti) 係,讓儲(chu) 能電站從(cong) 成本中心變為(wei) 利潤中心。

  其次,建議在發電側(ce) 為(wei) 新型儲(chu) 能設立容量電價(jia) 。實際上,電和抽水蓄能已獲得了容量電價(jia) ,新型儲(chu) 能對此同樣抱有期待。需要注意的是,容量電價(jia) 的前提是有足夠大的“容量”——功率一般要在吉瓦以上,蓄能時間達到8小時以上。盡管工商業(ye) 儲(chu) 能還起不到類似的作用,但是源網側(ce) 的大型儲(chu) 能可以提供容量服務,解決(jue) 電力係統調峰、調頻、短路比不足、分布式光伏過電壓等問題,建議未來能給予相應支持。

  總之,從(cong) 規模優(you) 先到以質取勝,從(cong) 政策驅動到市場引領,這場蛻變注定伴隨陣痛,但也孕育著新生。強配儲(chu) 能政策叫停後,行業(ye) 短期陣痛難免,但從(cong) 長期來看,隨著電力機製改革的深入,市場將加速出清低效產(chan) 能,倒逼企業(ye) 轉向技術驅動和價(jia) 值創造。獨立儲(chu) 能將可以通過現貨套利、容量租賃、容量電價(jia) 補償(chang) 獲得多重收益。屆時,儲(chu) 能不僅(jin) 會(hui) “建起來”,還會(hui) 真真切切地“用起來”。


上一篇:5000億(yi) 元、10.34萬(wan) 億(yi) 元!財政部發聲:持續用力、更加給力

下一篇:複合材料解決(jue) “卡脖子”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