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全麵提高人才隊伍質量”“建設一流產(chan) 業(ye) 技術工人隊伍”“深化人才管理和使用製度改革,賦予用人單位更大自主權,推動產(chan) 學研人才聯合培養(yang) 和交流”。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高度重視產(chan) 業(ye) 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先後出台一係列政策措施。
去年10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guan) 於(yu) 深化產(chan) 業(ye) 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出台,以培養(yang) 更多大國工匠和各級工匠人才為(wei) 引領,帶動一流產(chan) 業(ye) 技術工人隊伍建設。
產(chan) 業(ye) 工人是促進產(chan) 業(ye) 升級、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基礎力量。當前,煤炭行業(ye) 麵臨(lin) 轉型升級、低碳環保等諸多挑戰。如何推動煤炭產(chan) 業(ye) 工人隊伍建設改革走深走實,建設一流技術工人隊伍?今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期間,部分代表委員圍繞相關(guan) 話題,積極建言獻策。
技能人才成長通道更加順暢
“近年來,我深切感受到,技能人才成長通道更順暢了。以往晉升渠道單一,如今不同技能水平都有對應的上升路徑。”全國人大代表、潞安化工集團常村煤礦設備科副科長張世麗(li) 說。
大學畢業(ye) 後,張世麗(li) 始終堅守在煤礦采掘一線。像張世麗(li) 一樣,感受到這些變化的產(chan) 業(ye) 工人還有很多。
2021年,人力資源社會(hui) 保障部等部門印發的《“十四五”職業(ye) 技能培訓規劃》提出,到2025年,終身職業(ye) 技能培訓製度更加完善,技能人才成長通道更加順暢,技能等級與(yu) 薪酬分配的聯係更加密切。
“職業(ye) 技能培訓貫穿整個(ge) 職業(ye) 生涯,技能等級與(yu) 薪酬分配的聯係更加密切,激發了我學技能、鑽業(ye) 務的熱情。”全國人大代表、冀中能源峰峰集團羊東(dong) 煤礦機電區副區長顧博說。
顧博介紹,在羊東(dong) 煤礦,取得技師證的職工每人每月可獲嘉獎300元,取得高級技師證的職工每人每月可獲嘉獎500元。
“我們(men) 單位的技術尖子都領到了政府、企業(ye) 發放的獎勵或補助。”全國人大代表、龍煤集團鶴崗礦業(ye) 公司峻德煤礦礦山電氣設備維護安裝公司經理許曉林說。
“淮北礦業(ye) 集團積極落實‘新八級工’職業(ye) 技能等級製度,在高級技師的基礎上,增評特級技師、首席技師,技能人才年薪大幅增長。”全國人大代表、全國勞動模範、淮北礦業(ye) 集團工匠大師王忠才說。去年,王忠才被評為(wei) 淮北礦業(ye) 集團首席技師。
2024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期間,全國政協總工會(hui) 界別提交的《關(guan) 於(yu) 建立健全創新技能導向的產(chan) 業(ye) 工人激勵機製的提案》被評為(wei) 全國政協2024年度好提案。
“一件件提案建議從(cong) ‘紙麵’落到‘地麵’,轉化成勞動者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全國政協委員、中華全國總工會(hui) 社會(hui) 聯絡部原部長楊軍(jun) 日說。
“這些好政策的實施,讓我們(men) 認識到,隻要肯學技術、鑽業(ye) 務,煤礦工人就可以成為(wei) 新時代的‘金藍領’。”顧博說。
產(chan) 業(ye) 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尚存難點
當前,產(chan) 業(ye) 工人隊伍建設改革雖成效顯著,但仍存難點。
全國政協委員、中華全國總工會(hui) 勞動和經濟工作部原部長王曉峰坦言,產(chan) 業(ye) 工人隊伍建設改革與(yu) 黨(dang) 中央要求和廣大產(chan) 業(ye) 工人的期盼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平煤神馬集團黨(dang) 委書(shu) 記、董事長李毛指出,煤炭產(chan) 業(ye) 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的難點主要體(ti) 現在五方麵。
一是思想觀念轉變困難。部分職工存在“鐵飯碗”思想,缺乏市場競爭(zheng) 意識和創新精神,對改革的接受度較低。一些職工對改革的認識不足,認為(wei) 改革可能會(hui) 影響自身利益,參與(yu) 改革的積極性不高。
二是技能提升挑戰大。智能化、綠色化開采對煤礦工人技能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煤炭產(chan) 業(ye) 工人的整體(ti) 技能水平與(yu) 新要求存在一定差距。然而,煤炭企業(ye) 對職工的培訓投入相對不足,且培訓內(nei) 容與(yu) 企業(ye) 實際需求結合不夠緊密,無法滿足職工大規模、高質量技能培訓的需求。
三是人才流失問題嚴(yan) 重。煤礦工作環境艱苦,勞動強度大,安全風險高。與(yu) 其他行業(ye) 相比,煤炭產(chan) 業(ye) 工人的工資、福利水平相對較低,難以吸引和留住高素質人才。
四是企業(ye) 主體(ti) 作用發揮不夠。部分煤炭企業(ye) 對產(chan) 業(ye) 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的重視不夠,缺乏組織領導、資源保障。特別是經營壓力大、經濟效益不佳的企業(ye) ,對產(chan) 業(ye) 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的積極性不高,缺乏主動作為(wei) ,依賴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資金投入。
五是地區差異協調難。一方麵,區域發展不平衡,不同地區的發展水平、市場需求、資源稟賦等存在差異,導致產(chan) 業(ye) 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的基礎和條件不同。另一方麵,政策落實不一致,存在理解偏差、執行力度不同等問題,導致政策實施效果存在差異。
作為(wei) 長期工作在采掘一線的代表,顧博對技能提升深有體(ti) 會(hui) :“隨著新技術、新裝備的不斷投用,一線運行維護職工的知識儲(chu) 備和技能存在不足。”
探索積累可複製推廣的經驗
“煤炭產(chan) 業(ye) 工人隊伍建設改革麵臨(lin) 多個(ge) 難點,需要政府、企業(ye) 、社會(hui) 等各方共同努力。”李毛說。
近年來,中國平煤神馬集團加強產(chan) 業(ye) 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取得優(you) 異成績,被評為(wei) 全國能源化學地質係統產(chan) 業(ye) 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示範單位。談及建設改革中的典型做法,李毛總結了四點經驗。
一是強化思想觀念轉變與(yu) 引領。中國平煤神馬集團在全國率先成立企業(ye) 新時代勞模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和工匠學院,累計開辦各類素質提升培訓44班次,培養(yang) 學員3000餘(yu) 人。
二是加強技能提升與(yu) 人才培育。中國平煤神馬集團實施領軍(jun) 人才培育工程,全力引進煤炭開采、人工智能、化工工藝、機械製造等方麵的高端人才,加快形成十名以上科研領軍(jun) 人物、百名以上科創拔尖人才、千名以上科技骨幹、萬(wan) 名以上一線技術人員的創新人才格局。
三是搭建平台,助力產(chan) 業(ye) 工人成長。中國平煤神馬集團搭建了勞動競賽、技能大賽、創新工作室、“五小”創新成果孵化、技能等級認定等平台。2024年,該集團各創新平台共完成攻關(guan) 項目340多個(ge) ,創效近億(yi) 元。
四是建立激勵機製,保障技能人才收入。中國平煤神馬集團構建了管理、研發、技術、技能等重點人才晉升的“四類四層十一級”職業(ye) 發展體(ti) 係。該集團每年評聘首席技能大師、首席技師。首席技能大師年收入與(yu) 所在單位管理人員副職年收入相當,首席技師年收入約為(wei) 所在單位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的3倍,最高可與(yu) 集團高管年薪相當。目前,中國平煤神馬集團已有首席技能大師、首席技術專(zhuan) 家183名。
下一步,中國平煤神馬集團將全麵實施第二輪“222”技能人才發展戰略,力爭(zheng) 利用3年到5年時間,培育200名工匠大師、2000名技能狀元、2萬(wan) 名創新藍領。
在煤炭企業(ye) ,更多可複製、可推廣的模式正在構建。
全國人大代表、河南能源集團永煤公司車集煤礦機電一隊電工班班長遊弋領銜以他名字命名的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遊弋技能大師工作室。該工作室先後培養(yang) 了6批8個(ge) 班的100多名技能人才。今年1月,第9個(ge) 電工培訓班正式開班。
車集煤礦實施了“車集工匠”培養(yang) 選樹工程,構建了“大工匠帶中工匠、中工匠培養(yang) 小工匠”的工匠人才梯隊培養(yang) 模式,累計取得各類創新成果1900餘(yu) 項,創新成果轉化率在96%以上,累計創效約1.5億(yi) 元。
張世麗(li) 所在的常村煤礦以“三鷹人才成長計劃”為(wei) 核心,通過自願報名與(yu) 單位推薦,從(cong) 305名職工中培育出53名技能人才。目前,該礦已有6名工人成長為(wei) 班組長、3名班組長晉升為(wei) 副隊長。同時,該礦通過“崗位帶+工作室幫+基地扶”,結合“點餐選課”等活動,為(wei) 職工提供全方位的學習(xi) 支持;建設井下校企聯合專(zhuan) 業(ye) 培訓基地,合作培訓2000餘(yu) 人次;與(yu) 第三方機構合作,推動19項技術創新成果成功轉化。
王忠才所在的淮北礦業(ye) 集團不僅(jin) 增加技能人才的技能等級,還打破技能人才與(yu) 管理人員、專(zhuan) 業(ye) 技術人員之間的界限。優(you) 秀技能人才可競聘管理崗,符合條件的技能人才可申報工程係列專(zhuan) 業(ye) 技術職稱。同時,淮北礦業(ye) 集團建立了集練兵、競賽、晉級於(yu) 一體(ti) 的比武機製。在技術比武中獲得一定名次的技能人才,可相應提高技能等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