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保護與(yu) 資源開發不一定就是矛盾,西朝鉬礦就是一個(ge) 資源開發與(yu) 生態保護同步推進的案例。看似增加企業(ye) 投入,實際在保護生態的同時,還增加收入。”11月23日,在西朝鉬礦生產(chan) 基地,古田天寶礦業(ye) 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韋平基和記者算起了生態經濟賬。
10月底,自然資源部發布全國首批15個(ge) 生產(chan) 礦山生態修複典型案例,古田天寶礦業(ye) 有限公司西朝鉬礦成為(wei) 福建唯一入選的案例。
“開一處礦山,毀一片山林,損一方生態”,這是以往礦山開采的“常態”。作為(wei) 我省大型的民營礦業(ye) 企業(ye) ,在西朝鉬礦首個(ge) 礦段進入開采不久後的2011年,天寶礦業(ye) 就投入3000多萬(wan) 元建成福建省首家尾砂膠結充填係統,利用尾礦砂對井下采空區進行充填,在減少地表尾礦堆存量的同時,提升了采區作業(ye) 安全係數。
尾砂膠結充填設施
中國是世界上鉬資源最為(wei) 豐(feng) 富的國家,鉬資源儲(chu) 量為(wei) 430萬(wan) 噸,占全球40%,與(yu) 稀土等礦產(chan) 被稱為(wei) 中國六大優(you) 勢礦種。《全國礦產(chan) 資源規劃2016—2020》將其列為(wei) 國家24種戰略礦產(chan) 之一。
由於(yu) 金屬鉬具有高強度、高熔點、耐腐蝕、耐研磨等優(you) 點,可用於(yu) 製造加熱元件、電子管、X射線器材,製作宇航飛行器材料,同時還是農(nong) 作物的微量元素肥料。西朝鉬礦現有礦石儲(chu) 量5000餘(yu) 萬(wan) 噸,是我國大型鉬礦生產(chan) 商。
“西朝鉬礦采用的是地下開采模式,為(wei) 保證礦洞安全,需要保留眾(zhong) 多的礦柱,采用尾砂膠結充填技術後,礦柱就可以逐步開采利用,礦石回采率由原來的85%提升至92%。”韋平基介紹,“尾砂膠結充填技術在減少尾礦堆存量的同時,實現了廢石100%資源化利用、廢水95%以上循環利用。礦山綠化覆蓋率達到可綠化麵積的100%。”
正是堅持資源開發與(yu) 生態環境保護協同發展,2019年,西朝鉬礦被自然資源部納入“全國綠色礦山名錄”。
截至2023年底,天寶礦業(ye) 累計完成膠結充填100萬(wan) 立方米,全尾砂充填183萬(wan) 立方米,增加出礦量達489萬(wan) 噸,增加經濟收入近20億(yi) 元。
在2022年完成修複的西朝鉬礦壩頭尾礦廢棄區,記者看到,厚約50公分的土壤上已經長出了數十公分高的綠色植被。
已完成生態修複的尾礦堆放區
11月6日,自然資源部發布了《國家生態保護修複公報2024》,這是我國首次以公報形式全麵反映生態保護修複工作,彰顯了我國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堅強意誌和堅定決(jue) 心。“我們(men) 雖然是民營企業(ye) ,但履行生態保護責任並沒有國有民營之分。”韋平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