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能“史上最低限價”落地,中創新航、贛鋒鋰電出局
2024-06-03 10:07 來源:環球零碳研究中心 編輯:必威88官方网站

 5月29日,中國石油濟柴動力發布5MWh液冷儲(chu) 能係統部件框采中標候選人公示。海辰儲(chu) 能、楚能新能源分別為(wei) 第一、第二中標候選人。


 據悉,此次招標吸引了海辰儲(chu) 能、楚能新能源、鵬輝能源、瑞浦蘭(lan) 鈞、天合儲(chu) 能、中創新航和贛鋒鋰電共7家企業(ye) 參與(yu) 。


 本次招標自發布起,就備受業(ye) 內(nei) 關(guan) 注。此次濟柴動力采購為(wei) 配套150MW/300MWh液冷儲(chu) 能項目的不低於(yu) 5MWh液冷儲(chu) 能係統電氣分部件。招標要求中明確表明,直流側(ce) 儲(chu) 能電池係統最高限價(jia) 0.478元/Wh,磷酸鐵鋰方形電芯容量不低於(yu) 314Ah,持續充放電倍率≥0.5C,且電芯最高限價(jia) 0.33元/Wh。


 當時,這最高限價(jia) 之低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現在,中標結果出爐,有以下幾點值得關(guan) 注:


 一是電芯容量不低於(yu) 314Ah。曾幾何時,招標項目中儲(chu) 能電芯的主流容量還停留在280Ah,如今已經明確要求電芯容量大於(yu) 314Ah已並不少見。


 今年,從(cong) 招投標信息看,300Ah+容量的電芯接替280Ah正成為(wei) 新的“主流”。


 例如,國電投近日發布的東(dong) 方能源海興(xing) 新型儲(chu) 能項目200MW/400MWh磷酸鐵鋰儲(chu) 能係統設備采購需求,要求電芯單體(ti) 容量≥314Ah;運達股份發布1500V液冷儲(chu) 能係統項目相關(guan) 儲(chu) 能核心設備框采,包括314Ah儲(chu) 能電池單體(ti) ;河北燕趙興(xing) 泰儲(chu) 能科技有限公司發布第一期110MW/240MW釩鋰結合電網側(ce) 獨立儲(chu) 能電站項目,要求單體(ti) 電芯容量為(wei) 314Ah。


 可見,伴隨風光規模增長及儲(chu) 能行業(ye) 的不斷發展,4h及以上時長的長時儲(chu) 能成為(wei) 發展趨勢,市場對300Ah+大容量儲(chu) 能電芯的需求無疑將日漸增長。


 但是,據業(ye) 內(nei) 人士估計,314Ah當主流產(chan) 品時間恐怕也不長,因為(wei) 500Ah+容量電芯已經出現。


 二是最高限價(jia) 的數值。招標要求儲(chu) 能電池係統最高限價(jia) 為(wei) 0.478元/Wh,電芯最高限價(jia) 0.33元/Wh。這一價(jia) 格已顯著低於(yu) 目前儲(chu) 能係統中標價(jia) 。


 據SMM數據顯示,5月17日,儲(chu) 能型314Ah電芯平均價(jia) 為(wei) 0.4元/Wh,最低價(jia) 0.34元/Wh,市場最低成交價(jia) 甚至比招標最高限價(jia) 還有貴上1毛錢。


 這意味著電芯行業(ye) 已經沒有了利潤。連被市場寄予厚望的業(ye) 內(nei) “新貴”,都卻跌到了白菜價(jia) ,並且仍有進一步下跌趨勢。


 實際上,這已經不是濟柴動力第一次給出這樣的限價(jia) 了。


 這次的價(jia) 格與(yu) 濟柴動力在今年2月的招標價(jia) 格相比,又降了兩(liang) 成,2月的5MWh係統項目部件采購,要求儲(chu) 能係統最高限價(jia) 0.6元/Wh,電芯最高限價(jia) 0.45元/Wh。


 當時也是遠低於(yu) 同期市場上的最低價(jia) ,但仍然吸引了寧德時代、海辰儲(chu) 能、鵬輝能源、蘭(lan) 鈞新能源、海基新能源、中創新航、億(yi) 恩新動力七家企業(ye) 參與(yu) 投標,最終海辰儲(chu) 能中標。


 “起點儲(chu) 能網”宋博文表示,價(jia) 格如此之低可能與(yu) 其自研產(chan) 品有關(guan) ,濟柴動力旗下兩(liang) 家分公司在電化學儲(chu) 能預製艙和儲(chu) 能電池PACK領域入手,並相繼研製出多個(ge) 產(chan) 品,中石油首條儲(chu) 能PACK生產(chan) 線就是該公司操盤打造,有了自研自造的底氣,自然麵對外部招標就會(hui) 降低價(jia) 格。


 三是投標企業(ye) 優(you) 中選優(you) 。中標候選人公示顯示中創新航和贛鋒鋰電被否決(jue) 投標。否決(jue) 原因顯示,這兩(liang) 大企業(ye) 並不是因為(wei) 價(jia) 格、技術等原因出局。


 要知道,中創新航和贛鋒鋰電均是儲(chu) 能業(ye) 界有名的企業(ye) 。在高工產(chan) 研GGII發布的《2023年全球儲(chu) 能鋰電池企業(ye) 出貨量TOP10》中,這兩(liang) 家企業(ye) 分別位列第八和第十。


 其中,中創新航2023年報顯示,去年中創新航的儲(chu) 能業(ye) 務倍數級增長,並且實現多家戰略客戶的批量交付。2023年,儲(chu) 能係統產(chan) 品板塊實現47.56億(yi) ,與(yu) 2022年20.51億(yi) 收入相比,該板塊營收直接翻倍。儲(chu) 能係統產(chan) 品在整體(ti) 營收的占比也從(cong) 去年的10.1%飆升至17.6%。


 從(cong) 這三個(ge) 值得關(guan) 注的點中,我們(men) 發現,伴隨越來越多的央/國企“強勢”入局儲(chu) 能產(chan) 業(ye) ,招標要求越來越高。大儲(chu) 集采中標也越來越多地向少數龍頭企業(ye) 集中。


 可以說,當下的儲(chu) 能行業(ye) ,已演變出既要以低價(jia) “決(jue) 生死”,又要以安全、質量及規模“取勝”的法則,而缺乏核心競爭(zheng) 力的中小型儲(chu) 能企業(ye) 的生存則越來越“難以為(wei) 繼”。

上一篇:中國科學院發布《消費端碳排放研究報告》 呼籲更科學分配全球減碳責任

下一篇:萬(wan) 噸級綠色製氫項目大量啟動,行業(ye) 巨頭挑大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