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沒有收到疑似問題清單,連督察幹部都沒見著!”
“過去督察組來,我們(men) 都是提著‘資料行李箱’備考!”
“這回督察一次性給我們(men) 指出了12個(ge) 問題,個(ge) 個(ge) 一針見血!”
…………
日前,記者在采訪中發現,麵對今年國家自然資源督察,地方突擊“備考”少了,準備材料少了,簡單化、“一刀切”整改少了,幹部們(men) 紛紛反映“這把‘利劍’更精準了”!
轉變背後,是國家自然資源督察方式的改進與(yu) 優(you) 化。
開發督察應用場景——
數據多跑路,幹部少跑腿,提質又增效
今年二季度,廣西督察組核查發現了一個(ge) 以工程建設名義(yi) 非法采礦的重大問題。與(yu) 以往不同的是,在查實之前,督察幹部與(yu) 地方“零接觸”。
“我們(men) 是沿著網絡輿情順藤摸瓜發現的。督察應用場景這次發揮了大作用,既幫我們(men) 分析比對線索,又給我們(men) 實地核查當向導,再加上向當地群眾(zhong) 了解、用無人機取證,僅(jin) 僅(jin) 幾天就把問題查實了。”廣西督察組督察幹部告訴記者。
督察幹部口中的督察應用場景,是國家自然資源督察信息化建設的最新成果。自督察製度建立以來,督察信息化建設從(cong) 無到有、一路升級,有效支撐了督察工作開展。但隨著自然資源督察工作的深化,各局自主開發的信息化係統迫切需要升級。
規範問題分類、統一督察術語、完善工作流程、優(you) 化數據供給……2024年年初,國家自然資源總督察辦公室組織各督察局以及自然資源部信息中心、重慶測繪院、中國國土勘測規劃院等技術支撐單位,對在線督察的各個(ge) 環節反複研究打磨,建成了1.0版本的國家自然資源督察應用場景。
據參與(yu) 建設的重慶測繪院高級工程師袁成介紹,督察應用場景共有7個(ge) 模塊,覆蓋了“輔助發現疑似問題—支撐審核—督促整改—最終成果應用”的督察業(ye) 務全鏈條,實現了對督察發現問題的周期管理。
今年年初,按照部“一張圖”建設方案,結合“一體(ti) 化”督察具體(ti) 任務,督察應用場景又從(cong) 技術架構、工作流程、表單設計、實地核查等方麵進行了優(you) 化升級,啟用2.0版本,並陸續銜接省級平台。
為(wei) 了進一步方便實地核查取證,2.0版督察應用場景還新增11個(ge) 信息互通接口。督察人員取證後,可直接上傳(chuan) 係統,無需地方填報。
地方負擔輕了,督察幹部也能輕裝上陣。據國家自然資源督察武漢局幹部介紹,通過督察應用場景,可以自動生成從(cong) 基本信息、內(nei) 業(ye) 核查、外業(ye) 核查到定性結論的一整套證據鏈,並隨時根據需要選擇關(guan) 鍵要素導出,極大方便了問題確認和成果運用。
“智慧大腦”上線——
問題找得準,研判抓得實,促改又促治
今年3月18日~4月18日,百餘(yu) 名督察幹部在京開展了一場“大會(hui) 戰”——集中研判。
“這是今年國家自然資源督察工作的一次大膽嚐試。”國家自然資源總督察辦公室綜合業(ye) 務處處長葉春波介紹。過去主要聚焦省內(nei) ,未打通區域,對全國層麵情況了解不夠,缺少麵上的判斷。集中研判則可以集中力量辦大事,讓督察視野更廣、穿透更深、視線更長、視角更高。
為(wei) 提高發現問題的精準度和深度,總督察辦今年在開發2.0版本督察應用場景時,專(zhuan) 門對128種督察發現問題的技術路徑進行了反複打磨,創新研發了集成30多個(ge) 模型、100多個(ge) 程序的“智慧大腦”——督察智慧研判中心。
打開這個(ge) 應用界麵,既能輕鬆“鳥瞰”全局,獲取疑似問題線索“一張圖”;還可以準確“捕捉”各類問題線索的空間位置、屬性信息等,進而開展深度分析、實地核查,把問題查得更準更實更深。
經過今年實戰,督察幹部普遍對這個(ge) “智慧大腦”豎起大拇指,認為(wei) 數據更齊全、更準確——
“一個(ge) 屏幕上就能看到多年影像、審批數據、管理信息等,而且操作便捷、容易上手,極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集中研判分析平台集合了部裏和地方的審批數據。往年,我們(men) 複核的問題中有些是地方有審批手續,但未及時上傳(chuan) ,需要耗費很多精力去核實。今年,這個(ge) 問題已經基本解決(jue) 了。”
“待核查的疑似問題線索減少了,問題確認率上升了。過去是普遍撒網,現在是精準打擊!”
“以前各局問題描述不一樣,現在統一尺度標準,一把尺子量到底,我們(men) 說話有底氣,地方也更服氣。”
對此,浙江省自然資源總督察辦公室主任薛華軍(jun) 深有感觸。“以前給我們(men) 反饋的問題中有一些是具體(ti) 操作問題,我們(men) 還有點兒(er) 不大服氣。現在指出的都是大問題,精準性更強,大家更加重視,真正起到了以督促改、以察促治的作用。”
“一把尺子量到底”,也有利於(yu) 從(cong) 全國層麵、區域層麵對重大問題進行分析研判。比如,通過開展集中研判,可以分析一個(ge) 線性工程項目在多個(ge) 地區的用地情況,從(cong) 線索來源上助力跨區域督察;再如,依據黨(dang) 中央、國務院重大決(jue) 策部署確定督察方向,利用研判成果深入分析各地的執行情況。
下一步,督察機構將利用督察應用場景和部“一張圖”建設成果,通過對曆年自然資源管理數據、督察成果的自動調用、匯聚和對比,實現對重點區域的準確“畫像”,著力發現重大問題和苗頭性、傾(qing) 向性問題。
“四不兩(liang) 直”、一體(ti) 化督察——
基層負擔輕了,突擊整改少了,省時又省力
“陳所長,今年督察什麽(me) 時候開始啊?怎麽(me) 一點動靜也沒有!”4月15日,在南京市江寧區江寧街道,當地分管自然資源工作的領導特意找到江寧規劃和自然資源所所長陳榮發詢問。
5月4日一大早,陳榮發終於(yu) 接到督察幹部要來街道查看資料的通知。當天,他帶著國家自然資源督察南京局的2名督察幹部先查閱了宅基地的審批資料,後去現場走了一趟。“的確存在問題!”街道立即派人上門給村民講政策、做工作,很快順利完成整改。
事實上,督察幹部前期早已通過暗訪,把問題基本查清,再赴現場就是進一步查實。這是今年督察實地核查工作的一個(ge) 縮影。
不發通知、不打招呼、不聽匯報、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層、直插現場……今年,國家自然資源督察以“四不兩(liang) 直”方式開展“無擾督察”,切切實實為(wei) 基層幹部減輕了負擔。
采訪中,有基層幹部坦言,今年大大減少了他們(men) 到現場核實、舉(ju) 證、上傳(chuan) 資料的工作量,也減少了人員對接消耗。“更重要的是,有效避免了簡單化、‘一刀切’式的突擊整改。”
記者梳理此前督察情況發現,有的地方為(wei) 了應對督察,的確存在不分青紅皂白的“一刀切”整改現象,有時還會(hui) 引發矛盾糾紛。
如今,督察幹部通過集中研判、暗訪、實地核查,把問題查準查實再上門,鎖定了整改範圍,留出了整改時間,有效堵住了地方突擊整改的口子。
“以往,督察幹部花費了大量精力找線索、核圖斑,現在聚焦重點,督察幹部就能騰出精力進行深入分析和實地核查,而且也能在排兵布陣上充分發揮大家的專(zhuan) 長,把問題查深查實。”國家自然資源督察南京局副局長賈宏俊說。
除了采取“四不兩(liang) 直”方式,今年國家自然資源督察還進一步強化“部局融合”、一體(ti) 化推進土地、礦產(chan) 、海洋、林草等全要素督察,共享信息與(yu) 線索,統一開展研判分析、實地核查。
不少督察幹部表示,開展一體(ti) 化督察,是督察機構為(wei) 基層減負的“關(guan) 鍵一招”,不僅(jin) 避免了重複、交叉督察的問題,也大大減少了對地方的幹擾。而且,有利於(yu) 對自然資源領域的問題進行係統研判,特別是助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ti) 化保護和係統治理。
“今年,我們(men) 不光聯合海區局的同誌一起去看現場,還與(yu) 林草監督專(zhuan) 員辦的同誌一起跑了4個(ge) 市、28個(ge) 現場,發現了新問題,也形成了雙方都認可、地方也認可的成果。”一體(ti) 化督察讓江蘇督察組的李曉秋有了新的動力。
但基層減負不是終點,而是治理能力提升的起點。
於(yu) 督察而言,為(wei) 基層減負和提升督察水平是內(nei) 在統一、同向同頻的;於(yu) 地方而言,督察把“應減之負”減下去,地方就得把“應盡之責”更好扛起來。
正如南京市自然資源部門一位幹部所說的那樣:“得自己給自己施壓,提高管理水平,把問題解決(jue) 在日常,把精力放在強化監管上,真正守好我們(men) 自己的‘責任田’。”
無人機、AI“上崗”——
實地核查有助力,分析研判有算力,增效又賦能
數智時代,人工智能、大數據、無人機等技術快速發展,也賦予“數智督察”更多想象空間。
要問今年督察誰最受“寵”?無人機當仁不讓。采訪中,幾乎每個(ge) 督察組都肯定了無人機的“功勞”。
圍牆太高看不見、大門緊鎖進不去、地形複雜難到達、違法麵積難測量……外業(ye) 核查中,特別是在涉及生態保護紅線、礦產(chan) 、海洋等較大麵積問題時,督察幹部經常會(hui) 遇到此類問題,導致取證難、有死角、效率低。
據國家自然資源督察上海局張昊介紹,無人機具有全景拍攝、靈活機動和智能識別的優(you) 勢,為(wei) 外業(ye) 核查提供了“空中視角”。借助無人機,督察幹部可以深入地形複雜、交通不便的區域,對重點地塊、疑似違法現場進行近距離、高分辨率的詳查,確保督察無死角。
不過,對於(yu) 涉海督察幹部來講,無人機早已是他們(men) 開展工作的“標配”。
“與(yu) 土地、礦產(chan) 不一樣,海洋麵積大、情況複雜、交通不便,過去海洋督察是借助有人飛機和船舶等,現在更多的是借助無人機。”海洋督察幹部鞠新萌介紹,“比如,一些離水海灘、海堤,一是人很難過去,二是不用無人機很難測量違法情況,而無人機一飛就能把這些問題都解決(jue) 。”
此外,AI技術在督察中也大有可為(wei) 。比如,通過智能比對與(yu) 風險畫像、智能化政策評價(jia) 分析、智能化督察案例方法庫、智能化督察問題感知等形式,實現對資源的實時監控和穿透式智能分析。
今年督察期間,上海督察局統籌室和陝西省第三測繪工程院就如何運用 DeepSeek建立自然資源政策法規庫,以及督察發現問題自動匹配政策依據、提供責任追究建議等進行了研究。“從(cong) 技術上來看,是可行的。這在司法領域已經有成功實踐。”
當下,信息化已成為(wei) 中國式現代化不可或缺的“助推器”。
“督察數字化、智能化建設這件事,不是別人要我們(men) 幹,而是我們(men) 自己必須幹而且必須要幹好的事,是箭在弦上、勢在必行。以信息化賦能督察,用科技手段守牢紅線底線,提高督察機構的履職擔當能力,我們(men) 才能真正以高水平保護促進高質量發展。”國家自然資源總督察辦公室負責同誌說。
這是一場需要督察幹部齊心協力、久久為(wei) 功的馬拉鬆長跑。




新手指南
我是買家
我是賣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