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家協會(hui) 機構發布倡議,上百家產(chan) 業(ye) 鏈企業(ye) 聯手拒絕“價(jia) 格戰”,一場席卷儲(chu) 能行業(ye) 的“反內(nei) 卷”行動展開。
“十四五”以來,我國新型儲(chu) 能裝機規模連年翻番,但需求增長“難抵”產(chan) 能狂飆,鋰電儲(chu) 能係統的價(jia) 格三年暴跌近八成。以產(chan) 品同質化、無序“價(jia) 格戰”為(wei) 主要表現形式的“內(nei) 卷式”競爭(zheng) ,不僅(jin) 嚴(yan) 重衝(chong) 擊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發展韌性,還“卷”出了“傷(shang) 痛”。
業(ye) 內(nei) 人士認為(wei) ,解決(jue) 儲(chu) 能行業(ye) “內(nei) 卷”問題需多管齊下,政策引導與(yu) 企業(ye) 創新並進。
產(chan) 能“狂飆” 全行業(ye) 普遍虧(kui) 損
“價(jia) 格競爭(zheng) 曾經推動了技術創新和成本下降,但從(cong) 去年下半年開始偏離了初衷。”遠景高級副總裁、遠景儲(chu) 能總裁田慶軍(jun) 對《經濟參考報》記者坦言,儲(chu) 能行業(ye) 已經出現“惡性循環”的趨勢。
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底,全國已建成投運新型儲(chu) 能項目累計裝機規模達7376萬(wan) 千瓦/1.68億(yi) 千瓦時,約為(wei) “十三五”末的二十倍,較2023年底增長超過130%。今年上半年,全國新型儲(chu) 能裝機規模較2024年底仍實現了約29%的增長。
其中,鋰離子電池儲(chu) 能占據主導地位,占已投產(chan) 裝機超96%。但與(yu) 此同時,2023年至2025年,鋰電儲(chu) 能係統價(jia) 格卻跌去近八成,市場價(jia) 格的下跌遠超技術降本的幅度,市場均價(jia) 已低於(yu) 成本價(jia) ,全行業(ye) 麵臨(lin) 普遍虧(kui) 損。
據中國化學與(yu) 物理電源行業(ye) 協會(hui) 儲(chu) 能應用分會(hui) (簡稱CESA)產(chan) 業(ye) 數據庫不完全統計,近一年來,314Ah(安時)電芯均價(jia) 由0.4元/Wh(瓦時)下降至0.3元/Wh以下,280Ah電芯均價(jia) 由0.35元/Wh下降至0.3元/Wh以下。2025年7月,源網側(ce) 鋰電儲(chu) 能係統入圍報價(jia) 在0.404至0.525元/Wh,平均報價(jia) 0.4462元/Wh,中標加權均價(jia) 0.442元/Wh,環比下降4.98%。
業(ye) 內(nei) 人士指出,2023年以前,新能源配儲(chu) 一度湧現大量低質項目。由於(yu) 儲(chu) 能電站普遍存在“建而不用”的情況,對產(chan) 品要求較低,拉低了行業(ye) 準入門檻。加之資本大量湧入,各類企業(ye) 跨界湧入儲(chu) 能係統集成領域。
據CESA產(chan) 業(ye) 數據庫不完全統計,截至2025年6月底,前15家鋰離子電池企業(ye) 總投產(chan) 產(chan) 能已超過2100GWh(吉瓦時)。
目前產(chan) 能還在繼續擴張。2025年1至6月,國內(nei) 共新增84個(ge) 儲(chu) 能鋰離子電池生產(chan) 製造項目,設計年產(chan) 能1124.7GWh,包括新增投產(chan) 產(chan) 能142.2GWh、新增開工/在建752.5GWh、新增簽約/擬建230GWh。
田慶軍(jun) 指出,目前全球儲(chu) 能年裝機容量約2億(yi) 千瓦時,即便翻倍至4億(yi) 千瓦時,按國內(nei) 現有活躍的1000家係統集成商計算,平均每家僅(jin) 能分到400兆瓦時的訂單,遠不足以支撐企業(ye) 正常運營。為(wei) 了活命,企業(ye) 隻能低價(jia) 搶訂單。“目前行業(ye) 中有近三分之一的係統集成商以低於(yu) 成本的價(jia) 格銷售,且這一比例仍在上升。”
中國化學與(yu) 物理電源行業(ye) 協會(hui) 儲(chu) 能應用分會(hui) 秘書(shu) 長劉勇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也指出,不同企業(ye) 生產(chan) 的儲(chu) 能係統產(chan) 品性能差異小、核心指標(如能量密度、充放電效率)等相互接近,在性能、質量上沒有形成明顯差異化競爭(zheng) 優(you) 勢。用戶端難以通過技術指標區分優(you) 劣,被迫以價(jia) 格作為(wei) 決(jue) 策核心,供應商隻能通過降低價(jia) 格來吸引客戶,導致整個(ge) 行業(ye) 價(jia) 格不斷走低。
破壞生態 “內(nei) 卷”卷出“外傷(shang) ”
當前,“內(nei) 卷式”競爭(zheng) 已嚴(yan) 重衝(chong) 擊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發展韌性,阻礙行業(ye) 自身健康發展。
天眼查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有約29.9萬(wan) 餘(yu) 家儲(chu) 能相關(guan) 企業(ye) 。值得注意的是,已有4.54萬(wan) 餘(yu) 家相關(guan) 企業(ye) 注銷或被吊銷。其中,2024年年度注銷企業(ye) 數量突破1.7萬(wan) 餘(yu) 家,遠超曆史同期水平。
部分儲(chu) 能廠商為(wei) 了生存犧牲品質來提升成本競爭(zheng) 力。“為(wei) 了在低價(jia) 中標後仍能盈利,個(ge) 別企業(ye) 會(hui) 采取偷工減料、降低產(chan) 品質量等手段,導致市場上出現一定數量的低品質產(chan) 品,嚴(yan) 重破壞了行業(ye) 生態環境,也對供應鏈的安全性和穩定性造成不利影響。”劉勇說。
儲(chu) 能領跑者聯盟(EESA)近日發布的《儲(chu) 能產(chan) 業(ye) 健康發展倡議》也指出,近期在行業(ye) 交流和市場活動中,出現了明顯低於(yu) 合理成本的報價(jia) 、與(yu) 實際能力不符的過度承諾,以及虛假宣傳(chuan) 和偷換概念等不當行為(wei) 。此類做法雖可能在短期內(nei) 製造噱頭,但長期來看,會(hui) 造成項目履約風險、產(chan) 品質量隱患、客戶與(yu) 投資方信任受損,並破壞正常的市場生態。
“反內(nei) 卷”不僅(jin) 關(guan) 乎儲(chu) 能行業(ye) 利益,更關(guan) 係到中國新能源產(chan) 業(ye) 的國際競爭(zheng) 力。
據中關(guan) 村儲(chu) 能產(chan) 業(ye) 技術聯盟(CNESA)統計,2024年中國儲(chu) 能企業(ye) 全年簽約海外訂單規模突破150GWh,業(ye) 務覆蓋美洲、歐洲、澳洲、中東(dong) 等全球主要市場。其中,電池類與(yu) 光儲(chu) 類企業(ye) 占比超87%。2025年上半年,新增海外訂單規模163GWh,同比增長246%,業(ye) 務覆蓋全球50餘(yu) 個(ge) 國家和地區,涉及出海企業(ye) 超50家。
多家企業(ye) 反映,國內(nei) 的“價(jia) 格戰”已經蔓延至海外市場,企業(ye) 贏利能力嚴(yan) 重下滑。“同時,利潤下滑影響企業(ye) 研發投入,將削弱中國企業(ye) 的長期競爭(zheng) 力。”田慶軍(jun) 說。
多維破局 政策與(yu) 創新並進
“反內(nei) 卷”已成行業(ye) 共識。儲(chu) 能領跑者聯盟呼籲,儲(chu) 能企業(ye) 應圍繞綜合效率、安全可靠性、全生命周期成本等核心價(jia) 值展開創新與(yu) 競爭(zheng) ,以真實、透明、可驗證的數據和技術能力為(wei) 基礎建立客戶信任,共同推動產(chan) 業(ye) 走出低價(jia) 與(yu) 概念炒作的內(nei) 卷,邁向高質量發展。
中國化學與(yu) 物理電源行業(ye) 協會(hui) 也在近日發布的《關(guan) 於(yu) 維護公平競爭(zheng) 秩序 促進儲(chu) 能行業(ye) 健康發展的倡議》(征求意見稿)(簡稱《倡議》)中提出,鼓勵成員單位以技術、服務、信譽和履約能力為(wei) 基礎參與(yu) 市場競爭(zheng) 。企業(ye) 應根據自身經營狀況、成本評估和項目風險進行報價(jia) ,避免不理性低價(jia) 行為(wei) 。
據介紹,截至目前已有152家企業(ye) 參與(yu) 此次《倡議》,參與(yu) 企業(ye) 集中涵蓋鋰離子電池、液流電池、鈉離子電池、壓縮空氣儲(chu) 能、飛輪儲(chu) 能、超級電容器、儲(chu) 熱、PCS、BMS、儲(chu) 能係統集成商、智能裝備、溫控係統、消防係統、設計規劃、施工安裝等產(chan) 業(ye) 鏈和供應鏈單位,有望逐步形成行業(ye) 共識與(yu) 自律。
《倡議》參與(yu) 者之一廈門科華數能科技有限公司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行業(ye) 的健康和高質量發展需要充分、公平的競爭(zheng) 。在加強研發投入、堅守產(chan) 品品質的同時,科華數能注重生態體(ti) 係建設,積極與(yu) 行業(ye) 內(nei) 其他企業(ye) 開展合作與(yu) 交流,分享技術經驗和實踐成果,共同探索新型電力係統的發展路徑。
自律隻是起點,政策與(yu) 創新需並進。8月1日起,我國首部強製性國標《電能存儲(chu) 係統用鋰蓄電池和電池組安全要求》落地實施,將儲(chu) 能鋰電池安全要求從(cong) 行業(ye) “推薦性”升級為(wei) “強製性”,劃定了行業(ye) 生存紅線。
在田慶軍(jun) 看來,解決(jue) 儲(chu) 能行業(ye) “內(nei) 卷”問題,一方麵,要建立科學的評價(jia) 體(ti) 係。遠景正聯合行業(ye) 協會(hui) ,從(cong) 安全可靠性(產(chan) 品穩定性)、健康度(容量保持率)、運行能效(轉換效率和綜合效率)三個(ge) 維度構建儲(chu) 能評價(jia) 體(ti) 係,幫助市場區分“李逵”和“李鬼”,識別優(you) 質產(chan) 品。另一方麵,需要政策引導行業(ye) 健康發展,包括給予容量電價(jia) 、開放調頻市場、推進電力現貨市場等,完善儲(chu) 能盈利模式。
從(cong) 企業(ye) 自身來看,增強內(nei) 生動力是發展的硬道理。劉勇認為(wei) ,中標價(jia) 格取決(jue) 於(yu) 材料周期、產(chan) 能利用率、融資與(yu) 保險條件、質保責任、商業(ye) 模式以及供需結構等多重因素變量。企業(ye) 需要通過持續創新、加強供應鏈管理和成本優(you) 化,開展產(chan) 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根據不同時期的產(chan) 品價(jia) 格和應用市場,設置產(chan) 品成本價(jia) 和最高投標限價(jia) ,引導供應商由單純注重價(jia) 格競爭(zheng) ,向更加注重產(chan) 品技術、質量和服務轉變。




新手指南
我是買家
我是賣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