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地質局近日舉(ju) 行的2025年全局工作會(hui) 透露:2024年,湖北省地質局新發現礦產(chan) 地28處、找礦靶區37處,激活了52宗礦權。
湖北省地質局聚力主責主業(ye) 優(you) 服務,在地質找礦、地災防治等多個(ge) 方麵有新突破。在找礦方麵,2024年新發現礦產(chan) 地28處、找礦靶區37處,轉化支撐85%的省地勘基金項目,服務支撐全省2024年83.9%的礦業(ye) 權出讓,鄂西頁岩氣新發現和铌資源綜合利用上榜中國地質調查局“2024年度地質科技十大進展”,助推建成國家級能源資源基地4處,在全省地質係統首次開展典型礦田三維地質模型構建及數字化找礦預測。在地災防治方麵,10起地災成功避險案例被自然資源部推廣,助力全省連續多年沒有發生地災造成的群死群傷(shang) ,協助地方政府申報落實地災防治資金近22億(yi) 元。在生態環保領域,助力襄陽、荊州申報礦山修複項目入選自然資源部示範工程,全省文旅資源普查登記旅遊資源8.1萬(wan) 個(ge) ,1∶25萬(wan) 土地質量地球化學調查初步圈定良好以上的土壤麵積為(wei) 1.6萬(wan) 平方千米、發現富硒土地麵積為(wei) 3600平方千米。在科技創新領域,成功獲批首個(ge) 深地探測國家科技重大專(zhuan) 項,連續兩(liang) 年摘得世界質量界最高榮譽。
同時,該局穩妥有序推進礦產(chan) 資源資產(chan) 清理盤活重組,按期完成階段性工作,激活了52宗礦權,創造了“資源變資產(chan) ”新的風口;整縣推進地質工作服務強縣工程,分類實施全省103個(ge) 縣(市、區)地質服務,與(yu) 地方聯合建站50個(ge) ,安排400餘(yu) 名技術骨幹駐縣服務;謀劃了宜昌市夷陵區、五峰縣公路沿線地災防治項目,相關(guan) 經驗複製推廣到四川巴中、雲(yun) 南紅河等地。
地質產(chan) 業(ye) 發展也有了新跨越,地質經濟持續回暖向好。湖北省地質局地質技術服務主業(ye) 提前完成“十四五”預期目標,海外市場累計新簽合同額同比增長23.7%,馬來西亞(ya) 產(chan) 業(ye) 園獲批省級境外經濟貿易合作區,烏(wu) 幹達項目首次實現盈利,柬埔寨德崇扶南運河勘察項目開始實施。
人才“雁陣格局”日臻完善。該局9名同誌晉升專(zhuan) 業(ye) 技術二級崗位,2名同誌入選自然資源部高層次科技領軍(jun) 人才,122名博士穩居全國省級地質機構首位。全局累計獲得省部級以上表彰獎勵65項,榮獲“全國工人先鋒號”“湖北五一勞動獎狀”等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