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高安產(chan) 區四大紙箱巨頭德和實業(ye) 、源源彩印、眾(zhong) 品鑫包裝、博海實業(ye) 等連續發漲價(jia) 函,上調紙板和紙箱價(jia) 格,短短幾天,上調幅度就在12%以上。與(yu) 此同時,有紙箱廠甚至發布暫停接單通知,為(wei) 緩解原紙供應壓力,對老客戶停收預付款,對新客戶停止接單。

在高安德和實業(ye) 等候拉紙箱的汽車陣容
美廢限製、環保緊縮係根本原因
據眾(zhong) 品鑫總經理劉永珍透露,從(cong) 4月下旬在現在,紙箱價(jia) 格漲幅在25%以上,瓦楞紙從(cong) 年前的每噸3700元漲到目前5500元,漲幅達48%。源源業(ye) 務經理陳誌軍(jun) 補充道:“廢紙從(cong) 之前的每噸2300元漲到3500元,原紙從(cong) 每噸4100元漲到5500元,漲幅近35%。原材料是真的缺!各種紙類企業(ye) 漲聲一片!”業(ye) 內(nei) 人士普遍感歎:“紙比鋼鐵都貴,而且貴得多!”博海實業(ye) 董事長熊宏平表示,國內(nei) 廢紙的循環利用率本身就不高,現在賣廢紙的都看市場風向,進行囤貨。
美廢進不來,環保進一步緊縮是推動紙價(jia) 上升的根本原因。德和實業(ye) 常務副總夏傳(chuan) 斌解釋道。業(ye) 內(nei) 人士分析,這新一輪的漲價(jia) 主要原因是5月2日中國海關(guan) 總署毫無征兆地突然發布《海關(guan) 總署關(guan) 於(yu) 對進口美國廢物原料實施風險預警監管措施的通知》,隨後中國檢驗認證集團(CCIC)北美分公司也正式宣布暫停發放一個(ge) 月的廢料出口證書(shu) 。一方麵,國內(nei) 紙廠擔心美廢進口的過程將更加緩慢和通關(guan) 不確定,環保部將會(hui) 縮減下一批的核定進口量。另一方麵,美廢的主要供應商已經決(jue) 定推遲在5月3日前未獲得CCIC許可的所有訂單。
之後包裝箱的價(jia) 格是繼續上漲還是會(hui) 跌?羅斯福陶瓷市場部經理羅軒預測,這種漲價(jia) 趨勢會(hui) 漲到月底,之後會(hui) 進入平緩的狀態。劉永珍向記者說道,按理說上半年是包裝箱的淡季,當前紙價(jia) 飛漲不排除炒作因素作祟,從(cong) 需求端來看,變化並不明顯,之後可能會(hui) 暴跌。
熊宏平分析,紙箱價(jia) 格的持續走高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上遊造紙大廠對原料進行控價(jia) ,進而引起行業(ye) 洗牌,爭(zheng) 奪定價(jia) 話語權,之後的市場形勢不是很明朗。
去年因為(wei) 漲價(jia) ,一些小的紙箱廠關(guan) 閉近一半,最近又一波漲價(jia) 潮,使小企業(ye) 的存活更加困難。據記者采訪了解,業(ye) 內(nei) 人士認為(wei) ,受市場波動與(yu) 環保政策的雙重影響,紙箱企業(ye) 將會(hui) 重新洗牌,“大魚吃小魚”的市場規律將席卷整個(ge) 包裝箱行業(ye) 。
熊宏平認為(wei) ,包裝箱行業(ye) 已經比陶瓷企業(ye) 洗牌力度更大,市場形勢也更加嚴(yan) 峻。雖然大的包裝箱企業(ye) 也承受漲價(jia) 浪潮,但大廠因為(wei) 有穩定的客戶渠道與(yu) 貨量儲(chu) 備,能承受一定程度的市場衝(chong) 擊,有周旋的餘(yu) 地。陳誌軍(jun) 表示,紙價(jia) 上漲雖然帶動了銷售額大增,但是實際利潤沒有增加多少。紙價(jia) 過快上漲會(hui) 加劇企業(ye) 的原料供應壓力,企業(ye) 更希望紙品能有一個(ge) 相對穩定的價(jia) 格。
刺激瓷磚價(jia) 格小幅上調
羅軒認為(wei) ,這一輪包裝箱漲價(jia) 潮對有實力和遠見的陶企影響不大,一些陶企已經打了兩(liang) 個(ge) 月左右的預付款給包裝箱企業(ye) ,對一些薄利多銷的小廠影響比較大,在利潤就不高的基礎上進一步壓縮利潤空間。
榮威陶瓷董事長吳金榮分析道:陶企的主要成本在燃料、原材料以及工資電費上,包裝箱占據一定成本,但分攤到每片磚上,將近1一個(ge) 點左右。不過,對於(yu) 一些每月需要幾百萬(wan) 量紙箱的企業(ye) 來講,這種漲幅也是不小的成本。熊宏平表示,雖然目前包裝箱價(jia) 格大幅上漲,但這種成本不會(hui) 全部轉移到下遊客戶,為(wei) 穩定群體(ti) 客戶,很大一部分還是企業(ye) 本身在承擔。不過他也表示,如果價(jia) 格走勢進行上升,可能會(hui) 在現有價(jia) 格上進一步上調。
在這種一日一價(jia) 的漲價(jia) 潮態勢下,劉永珍想通過記者向行業(ye) 呼籲,希望行業(ye) 人士保持冷靜和理性的心態。任何的價(jia) 格暴漲,均是其內(nei) 在機理與(yu) 市場人性共同疊加的後果。一旦這種疊加因素減弱,短期需求下降一點、供應再改善一點,隻要一平衡價(jia) 格馬上就跌回來。事後算賬,可能還不如不暴漲。




新手指南
我是買家
我是賣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