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固態電池判定方法》團體(ti) 標準(以下簡稱“新標準”)正式發布,首次明確了全固態電池的定義(yi) ,解決(jue) 行業(ye) 界定模糊、測試方法缺失等問題,為(wei) 技術升級和產(chan) 業(ye) 化應用奠定基礎。筆者認為(wei) ,新標準的出台標誌著固態電池產(chan) 業(ye) 迎來了技術規範與(yu) 產(chan) 業(ye) 升級的關(guan) 鍵轉折點,將從(cong) 技術路線的純粹性、產(chan) 業(ye) 化進程的加速性、市場競爭(zheng) 的規範性三個(ge) 維度,重塑新能源產(chan) 業(ye) 競爭(zheng) 格局。
首先,技術路線將從(cong) “偽(wei) 全固態”演變為(wei) “真刀真槍”。
當前,市麵上宣布量產(chan) 的固態電池大部分是半固態電池,仍屬於(yu) 液態電池範疇。新標準中,全固態電池要求離子傳(chuan) 遞必須完全通過固體(ti) 電解質實現,與(yu) 混合固液電解質電池形成嚴(yan) 格的技術分界。其核心研究點為(wei) 基於(yu) 失重率的液態物質含量試驗方法,即通過真空加熱測試失重率,當樣品目視無液體(ti) 且失重率低於(yu) 1%時,判定為(wei) 全固態電池。經過多輪驗證試驗,該方法誤差率低、結果穩定,適用於(yu) 多種主流技術路線。隨著這把“技術標尺”落地,“偽(wei) 全固態”亂(luan) 象將終結,硫化物、氧化物、聚合物三大全固態電池技術路線迎來真正的實力較量。
其次,產(chan) 業(ye) 化進程將從(cong) “示範應用”步入“規模爆發”。
新標準的落地將加速全固態電池從(cong) 實驗室走向市場的進程。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為(wei) 行業(ye) 龍頭,計劃在2027年左右實現全固態電池的小批量生產(chan) ,目前已建立10Ah級全固態電池驗證平台,為(wei) 技術商業(ye) 化奠定基礎。國軒高科股份有限公司首條全固態實驗線正式貫通,設計產(chan) 能達0.2GWh,通過高精密塗布等關(guan) 鍵技術,實現了高達90%的良品率。惠州億(yi) 緯鋰能股份有限公司全固態電池小軟包電池組裝工藝開發完成,中試線預計2025年投入運營,2026年逐步擴大生產(chan) 規模,展現出從(cong) 實驗室到產(chan) 業(ye) 化的清晰路徑。可以預見,在新標準的催化下,全固態電池產(chan) 業(ye) 化進程有望全麵按下加速鍵。
最後,市場競爭(zheng) 將從(cong) “資本驅動”轉為(wei) “雙輪並跑”。
新標準的實施將引發產(chan) 業(ye) 鏈深度洗牌,純粹依賴資本驅動的商業(ye) 模式將成為(wei) 過去式,唯有以技術壁壘與(yu) 產(chan) 能布局實現雙輪並跑才能行穩致遠。例如,比亞(ya) 迪股份有限公司采用硫化物電解質+高鎳三元正極+矽基負極技術組合的全固態電池,能量密度已達到400Wh/kg,並同步啟動對外供應?,預計在2030年後實現大規模商業(ye) 化。阜新德爾汽車部件股份有限公司已具備各類樣品的試製能力,將根據全固態電池客戶開發驗證和市場需求情況,積極推進和落實後續的中試線及量產(chan) 線基地。隨著頭部企業(ye) 攜技術與(yu) 產(chan) 能雙重優(you) 勢率先突圍,行業(ye) 也將避免重蹈鋰電池低端產(chan) 能無序競爭(zheng) 的覆轍。
在這場全固態電池的技術競賽中,中國憑借標準先發優(you) 勢與(yu) 產(chan) 業(ye) 鏈協同能力,正從(cong) “跟跑”轉向“領跑”。新標準的發布,不僅(jin) 是技術規範的革新,更是產(chan) 業(ye) 話語權的重構。隨著全固態電池規模化量產(chan) 節點臨(lin) 近,上述三個(ge) 維度將成為(wei) 衡量企業(ye) 競爭(zheng) 力的核心標尺,經受住這三個(ge) 標尺檢驗的中國企業(ye) ,將在全球新能源產(chan) 業(ye) 變革中占據戰略製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