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發電全麵入市,電價會降嗎
2025-02-25 09:41 來源:經濟日報 編輯:必威88官方网站

近期,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關(guan) 於(yu) 深化新能源上網電價(jia) 市場化改革 促進新能源高質量發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標誌著新能源上網電量將全部進入電力市場,全麵參與(yu) 市場交易,這意味著什麽(me) ?將帶來什麽(me) 利好?

  確保平穩過渡

  早在2022年1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了《關(guan) 於(yu) 加快建設全國統一電力市場體(ti) 係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到2030年實現新能源全麵參與(yu) 市場交易的總體(ti) 目標。自此,我國新能源入市的步伐顯著加快。

  此次《通知》的印發被普遍視為(wei) 與(yu) 之前《關(guan) 於(yu) 進一步深化燃發電上網電價(jia) 市場化改革的通知》具有同等重要意義(yi) 的標誌性電力改革舉(ju) 措。新能源全電量入市交易後,將公平承擔電力係統調節成本,推動各類電源在電力係統中的價(jia) 值體(ti) 現,促進新能源與(yu) 調節電源、電網協調發展,這對推動我國新能源行業(ye) 高質量發展,助力實現“雙碳”目標將產(chan) 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新能源發電全麵入市是我國電力市場化改革的關(guan) 鍵一環,旨在通過市場價(jia) 格信號引導新能源企業(ye) 理性參與(yu) 市場競爭(zheng) ,為(wei) 統一電力市場建設及相應規則的完善奠定基礎。《通知》明確指出,新能源上網電價(jia) 將由市場交易決(jue) 定,各地電力市場規則需按照國家要求進行相應調整。這一改革將促使新能源企業(ye) 通過競爭(zheng) 優(you) 化成本結構,提升發電效率。在市場交易層麵,《通知》提出推動現貨市場與(yu) 中長期市場“雙軌並行”,適度放寬現貨市場限價(jia) ,允許電價(jia) 在工商業(ye) 尖峰電價(jia) 與(yu) 新能源成本收益之間浮動;同時,縮短中長期市場交易周期至“周、多日、逐日”,以提高市場靈活性。此外,還鼓勵新能源企業(ye) 與(yu) 用戶簽訂多年購電協議,提前鎖定收益,推動綠電交易分離電能量與(yu) 綠證價(jia) 格,實現價(jia) 值最大化。

  建立可持續發展價(jia) 格結算機製。新能源發電具有隨機性、波動性和間歇性等特點,尤其是光伏發電主要集中在午間時段,晚高峰電價(jia) 較高時段幾乎沒有發電出力。這一固有特性可能導致市場價(jia) 格的劇烈波動。為(wei) 此,《通知》提出為(wei) 新能源電價(jia) 市場化配置可持續發展價(jia) 格結算機製,該機製通過“多退少補”的差價(jia) 結算方式,為(wei) 新能源企業(ye) 提供收益托底。當市場交易價(jia) 格低於(yu) 機製電價(jia) 時,給予差價(jia) 補償(chang) ;高於(yu) 機製電價(jia) 時,則扣除差價(jia) 。這一“差價(jia) 結算”的場外保障機製是此次改革的一大亮點,為(wei) 新能源項目收益及新能源消納提供了更可靠的保障。

  分類施策確保政策平穩過渡。為(wei) 推動新老政策有序銜接,《通知》對存量項目和增量項目的執行進行了明確區分。對於(yu) 2025年6月1日前投產(chan) 的存量項目,將維持現行電價(jia) 機製(不高於(yu) 煤電基準價(jia) ),以確保存量項目收益穩定。對於(yu) 2025年6月1日及以後投產(chan) 的新增新能源項目,機製電價(jia) 將由各地通過市場化競價(jia) 方式確定,納入機製的電量規模將根據各地非水可再生能源消納責任權重完成情況、用戶電價(jia) 承受能力等綜合因素確定。這一舉(ju) 措既能保障已有項目的收益,又能促進新項目充分參與(yu) 競爭(zheng) ,避免了“一刀切”可能帶來的混亂(luan) 局麵。

  促進新能源消納

  近年來,我國新能源產(chan) 業(ye) 蓬勃發展,實現了從(cong) 跟跑到並跑乃至部分領跑的華麗(li) 轉身。截至2024年底,我國新能源發電裝機規模約14.1億(yi) 千瓦,占全國電力總裝機規模的40%以上,超越了煤電裝機,成為(wei) 電力供應的重要支柱。然而,隨著新能源裝機規模的激增,電網消納壓力也隨之劇增,傳(chuan) 統的計劃定價(jia) 模式已難以滿足當前的市場需求。因此,通過改革和市場化手段優(you) 化資源配置,解決(jue) 新能源消納困難和入市後的收益保障問題,成為(wei) 行業(ye) 發展的迫切需求。

  隨著新能源發電全麵市場化政策的深入實施,一係列積極變化正在悄然發生。這些政策不僅(jin) 為(wei) 新能源產(chan) 業(ye) 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更為(wei) 整個(ge) 電力市場的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是促進新能源消納。通過市場機製拉開價(jia) 格限價(jia) ,可以促進新能源實現經濟性消納,從(cong) 全社會(hui) 的角度實現效益最大化。若新能源集中出力時段能滿足負荷需求,新能源有望成為(wei) 市場中的定價(jia) 機組,此時市場價(jia) 格降低,其他電源將盡可能減少出力,為(wei) 新能源騰出更多電量通道,確保新能源得到最大程度消納。

  二是加速全國統一電力市場建設。長期以來,我國新能源上網電價(jia) 實行固定電價(jia) 模式,未能充分反映出市場供需情況,導致部分地區電價(jia) 過低,甚至一度出現負電價(jia) 現象,難以激發企業(ye) 積極性和市場潛力。此次新能源發電全麵入市的改革舉(ju) 措,標誌著我國電力市場化交易進一步擴圍。新能源與(yu) 傳(chuan) 統能源同台競爭(zheng) 將推動形成更加公平開放的市場環境,提升行業(ye) 整體(ti) 效率,使電力調節成本分攤更加合理。具備低電成本、儲(chu) 能技術等優(you) 勢的企業(ye) 或將搶得市場先機;而技術落後的企業(ye) 則可能因競價(jia) 劣勢不得不退出市場。各地電力市場規則將按照國家要求進行相應完善,這將促使企業(ye) 根據區域供需差異優(you) 化電站布局與(yu) 交易策略。

  根據相關(guan) 負責人的解讀,此次改革對居民、農(nong) 業(ye) 用戶電價(jia) 水平沒有影響,這些用戶的電價(jia) 仍然按照現行目錄銷售電價(jia) 政策執行。對工商業(ye) 用戶而言,靜態估算顯示,改革實施首年全國工商業(ye) 用戶平均電價(jia) 與(yu) 上年相比將基本持平。在電力供需寬鬆、新能源市場價(jia) 格較低的地區,工商業(ye) 用戶電價(jia) 還可能略有下降。後續工商業(ye) 用戶電價(jia) 將隨著電力供需、新能源發展情況等因素波動。如果增量新能源項目投資效率提高,用戶支付的費用有望下降。

  激發市場活力

  新能源發電全麵入市的主要目的是促進新能源市場化競爭(zheng) ,即通過電力價(jia) 格信號更加準確真實地反映市場供需關(guan) 係,為(wei) 我國新能源行業(ye) 高質量發展和新型電力係統建設保駕護航。

  在新能源全麵實行市場化定價(jia) 和差價(jia) 結算機製背景下,新能源企業(ye) 需通過提高發電效率、降低運營成本等方式,提升盈利能力和市場競爭(zheng) 力。儲(chu) 能、虛擬電廠、需求側(ce) 響應等靈活性資源有望在市場化環境下迎來更大發展空間,其商業(ye) 模式將日益成熟完善。

  此外,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要重點關(guan) 注地方實施方案的落地效果、市場交易機製的實際運行情況及儲(chu) 能、綠證配套政策的協同推進情況。具體(ti) 而言,可從(cong) 以下幾個(ge) 方麵入手。

  一是注重政策協同。《通知》提出,地方可自主實施政策,因地製宜製定方案,最遲於(yu) 2025年底前完成。在確保市場公平競爭(zheng) 的前提下,可鼓勵設定差異化的支持政策。對於(yu) 技術尚未完全成熟的項目,可提供更加靈活的政策支持,幫助克服初期高成本、高風險問題,進一步增強市場競爭(zheng) 力。在政策協同方麵,要注意與(yu) 綠證政策銜接,避免重複收益。同時禁止強製配置儲(chu) 能等不合理前置條件,確保市場公平競爭(zheng) 。

  二是優(you) 化價(jia) 格機製。進一步明確機製電價(jia) 、結算方式及其適用範圍,確保不同項目、不同地區的新能源企業(ye) 都能公平享有政策優(you) 惠。同時,要為(wei) 新能源項目提供更長的價(jia) 格保障期,確保其能夠得到長期穩定的回報。這有助於(yu) 增強投資者信心,推動新能源產(chan) 業(ye) 持續健康發展。

  三是動態跟蹤評估。通過動態監測市場價(jia) 格、新能源收益及用戶電價(jia) 影響,及時發現問題並采取措施進行調整。可考慮設立價(jia) 格波動區間,對短期的劇烈波動進行限價(jia) 調節,避免因市場過度波動給新能源企業(ye) 帶來不必要的風險,保障其相對穩定的收益。這將有助於(yu) 維護市場穩定,促進新能源產(chan) 業(ye) 與(yu) 電力市場協調發展。

  新能源發電全麵入市是我國電力市場化改革的重要裏程碑。通過推動新能源電量全部進入市場、建立可持續發展的價(jia) 格結算機製以及分類施策確保政策平穩過渡等措施的實施,將有力促進新能源消納、加速全國統一電力市場建設並推動新能源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未來,隨著政策紅利的不斷釋放和市場機製的日益完善,我國新能源產(chan) 業(ye) 將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


上一篇:從(cong) -269℃到1億(yi) 攝氏度 “人造太陽”如何經曆“冰與(yu) 火”的極度考驗?

下一篇:原董事長被開除黨(dang) 籍!中航工業(ye) 領導班子密集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