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倫(lun) 敦現貨白銀價(jia) 格一度突破53美元/盎司,創下曆史新高,今年以來累計漲幅已超80%。這一波淩厲行情再次點燃全球市場關(guan) 注,但興(xing) 奮之餘(yu) ,一個(ge) 核心疑問始終縈繞:這一次銀價(jia) 上漲,究竟是否會(hui) 複刻過往“狂漲後大跌”的投機劇本?
回望白銀市場史,類似的“高光時刻”並非首次。上世紀80年代初,通脹肆虐疊加美國億(yi) 萬(wan) 富翁亨特兄弟的資本操縱,銀價(jia) 從(cong) 6美元/盎司飆升至50.35美元/盎司的當時峰值;2011年,美聯儲(chu) 量化寬鬆釋放的巨量流動性,疊加歐債(zhai) 危機引發的避險潮,又讓銀價(jia) 重新逼近50美元/盎司。但這兩(liang) 次行情的內(nei) 核高度相似,均由短期投機力量主導、缺乏長期支撐,最終都逃不過“狂漲後大跌”的宿命。
當前白銀大漲的邏輯,卻比過往兩(liang) 次行情更複雜,既包含短期流動性危機的催化,也有長期結構性需求的支撐,形成了“短期推漲+長期托底”的雙重邏輯。作為(wei) 全球白銀核心交易樞紐,倫(lun) 敦金銀市場協會(hui) (LBMA)正麵臨(lin) 罕見的“實質性交割停滯”,因實物白銀庫存不足,數十億(yi) 美元的現貨合約無法完成交割,市場流動性已幾近枯竭。庫存數據直觀印證了短缺程度:倫(lun) 敦白銀庫存自2021年起已下降1/3,當前自由流通量僅(jin) 餘(yu) 2億(yi) 盎司,較2019年年中8.5億(yi) 盎司的高點銳減75%,供需缺口持續擴大。地緣政治因素更讓這一危機雪上加霜,此前市場擔憂美國可能對白銀相關(guan) 交易或進出口征稅,推動資金提前布局紐約市場,導致紐約前三季度白銀庫存明顯增加,但受運輸流程複雜、跨境物流成本攀升影響,紐約庫存難以快速流向倫(lun) 敦,使得倫(lun) 敦現貨短缺局麵無法緩解,成為(wei) 短期推升銀價(jia) 的關(guan) 鍵力量。
比短期流動性危機更關(guan) 鍵的是,本輪行情的長期邏輯已與(yu) 過往截然不同——不再是單純依賴避險資金。從(cong) 工業(ye) 屬性來看,白銀的需求結構已發生顯著變化。世界白銀協會(hui) 數據顯示,工業(ye) 需求變化占白銀總消耗的58.5%,其中光伏領域占比達17%。隨著2025年全球光伏新增裝機量、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持續提升,綠色產(chan) 業(ye) 驅動的白銀需求增速約為(wei) 20%,遠超礦山供應2%的年增速,每年形成約4000噸的供應缺口,而市場已連續五年處於(yu) 供應短缺狀態,這為(wei) 銀價(jia) 築牢了長期支撐。從(cong) 金融屬性來看,除傳(chuan) 統避險情緒外,投資需求的集中釋放進一步推高了銀價(jia) ,當前歐美主要經濟體(ti) 均處於(yu) 相對寬鬆的財政與(yu) 貨幣政策周期,低利率或寬鬆流動性環境降低了持有白銀這類非生息資產(chan) 的機會(hui) 成本,宏觀層麵為(wei) 銀價(jia) 提供支撐,資金正通過大宗商品基金增持期貨合約、個(ge) 人投資者配置資產(chan) 等多渠道湧入市場,推動持倉(cang) 規模穩步上升,讓金融屬性與(yu) 工業(ye) 需求形成共振,共同夯實行情基礎。
從(cong) 估值角度看,當前銀價(jia) 的“含金量”與(yu) 曆史高點仍有明顯差距。經通脹調整後,1980年銀價(jia) 峰值遠高於(yu) 當前53美元/盎司的價(jia) 格。基於(yu) 多重因素,美國銀行甚至將白銀目標價(jia) 上調至65美元/盎司。
不過,市場狂熱之下,潛在風險仍需警惕,這些風險可能成為(wei) 行情轉向的關(guan) 鍵變量。短期銀價(jia) 漲幅過大,部分投資者已開始兌(dui) 現收益,技術麵已發出回調預警;政策轉向風險同樣不容忽視,若美國通脹反彈迫使美聯儲(chu) 推遲降息,10年期美債(zhai) 收益率回升將直接壓製白銀這類非生息資產(chan) 的價(jia) 格,削弱其金融屬性支撐。
歸根結底,從(cong) 亨特兄弟操縱市場,到量化寬鬆催生泡沫,再到如今綠色產(chan) 業(ye) 驅動、地緣博弈與(yu) 投資需求共振的行情,白銀市場的每一次浪潮都刻著鮮明的時代印記。判斷白銀價(jia) 格是否會(hui) 暴跌,關(guan) 鍵不在於(yu) 短期峰值有多高,而在於(yu) 工業(ye) 需求、投資需求與(yu) 地緣政策環境能否形成持久平衡——若工業(ye) 需求持續兌(dui) 現、投資資金保持穩定流入、地緣風險未出現極端惡化,白銀或能擺脫過往“投機驅動”的循環;反之,曆史的“泡沫劇本”仍有重演的可能。




新手指南
我是買家
我是賣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