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礦是怎麽形成的鐵是由什麽形成的

匿名用戶 | 2017-05-23 02:29

全部答案

(共1個回答)
  • 成礦規律 不同的地質時期,在類似的地質條件下,可以形成同類型的鐵礦床;但在不同的地質時期和構造運動期,占主導地位的鐵礦床類型則是不同的,顯示了鐵礦床形成與地殼演化密切有關的特點.由老到新,各地質時期的主要鐵礦床類型及其成礦規律如下: 太古宙 鐵礦主要分布於華北地台北緣的吉林東南部、鞍山—本溪、冀東—北京、內蒙古南部和地台南緣的許昌—霍丘、魯中地區.以受變質沉積型鐵矽質建造礦床為主,常稱“鞍山式”鐵礦.多為大型礦床,鐵礦床主要賦存於鞍山群、遷西群、密雲群、烏拉山群、泰山群、登封群、霍丘群等.其岩石變質程度多屬角閃岩相,部分屬麻粒岩相或綠片岩相,並受混合岩化.礦石以條紋狀、條帶狀、片麻狀構造為特征,被稱為條帶狀磁鐵必威88官方网站岩型鐵礦.該時代儲量占41.4%. 古元古代 鐵礦主要分布於華北地台中部北東向五台燕遼地槽區.礦床仍以受變質沉積型鐵矽質建造為主,賦存於五台群、呂梁群變質岩中,礦石以條紋狀、條帶狀構造為主.在南方地區有伴隨海相火山岩、碳酸鹽岩的火山岩型礦床,以雲南大紅山鐵銅礦床為代表,礦體產於大紅山群鈉質凝灰岩、凝灰質白雲質大理岩中. 新元古代 (含震旦紀)鐵礦床類型較多.在北方地區,有產於淺海-海濱相以泥砂質為主沉積型赤鐵礦床,分布於河北龍關—宣化一帶和產於斜長岩體中的承德大廟一帶的岩漿型釩鈦磁鐵礦床;在內蒙古地軸北緣有產於白雲鄂博群白雲岩中的白雲鄂博鐵、稀土、铌綜合礦床;還有賦存細碎屑岩-泥灰岩-碳酸鹽建造中的酒泉鏡鐵山沉積變質型鐵礦(銅、重晶石).在南方地區,除分布於湘、贛兩省的板溪群、鬆山群淺變質岩係中的沉積變質型鐵礦,還有產於新元古界瀾滄群中基性火山岩中的雲南惠民大型火山-沉積型鐵礦. 元古宙形成的鐵礦,儲量占22.8%. 古生代 除誌留紀鐵礦較少外,其他各時代都有鐵礦.以沉積型和岩漿型礦床為主,也有接觸交代-熱液型鐵礦.如沉積型鐵礦,分布於南方(湘、桂、贛、鄂、川)泥盆係中的海相沉積赤鐵礦床,常稱“寧鄉式”鐵礦;岩漿晚期型礦床以釩鈦磁鐵礦(攀枝花式)最為重要,含礦岩體分布於攀枝花—西昌一帶.該時代儲量占22.4%. 中生代 是陸相火山-侵入活動有關的鐵礦床和接觸交代-熱液型鐵礦形成的主要時代.陸相火山-侵入型,主要分布於寧(南京)—蕪(湖)地區.接觸交代-熱液型鐵礦床,分布於鄂東(大冶式)、邯邢、魯中、晉南、豫北和閩南等地區.這個時代形成的鐵礦,儲量占12.4%. 新生代 以風化淋濾及殘、坡積型為主,次為陸相沉積的菱鐵礦、沼鐵礦,還有海濱砂鐵礦.儲量占1.0%.
    匿名用戶 | 2017-05-23 02:29

相關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