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茶水取代平常喝的水長期飲用對身體好嗎

匿名用戶 | 2017-05-23 09:05

全部答案

(共1個回答)
  • 正確地以茶水取代平常喝的水,長期飲用對身體是利遠大於弊的,主要益處在於:①能減低心腦血管發病和死亡風險②有降低膽固醇和血壓的作用③有助於減小患糖尿病的風險④有助於防治早老性癡呆⑤有抗壓力和抗焦慮作用⑥能提高免疫力⑦能提高殺菌力⑧有減肥瘦身效果⑨其他保健作用。如明目、消食、利尿解毒、防止齲齒、消除口臭,改善酸性體質等等。之所以有上述功效,主要是因其含有大量人體有益成份決定的:①茶多酚是茶葉中含量最多的一類可溶性成分,也是茶葉發揮其健康保健功效最主要的物質,最典型的代表是兒茶素(酚),具有抗氧化(消除氧自由基)、抗炎、降低心血管病發病幾率、預防癌症、降血脂、減少體脂形成、抗菌、改變腸道菌群生態等多項功效。研究表明,喝下一杯茶半小時後,血中的抗氧化容量(對抗氧自由基的能力)增加41%~48%,並能在高水平狀態持續一個半小時。②茶色素主要包括葉綠素、β-胡蘿卜素等,具有抗腫癌、延緩衰老以及美容等作用。③茶氨酸能提高大腦功能,增強記憶力和學習能力。對阿爾海默病(老年癡呆症)、帕金森病及自主神經功能紊亂都有預防作用。④茶多糖是一類成分複雜的混合物。茶多糖具有抗輻射、增加白細胞數量、提高免疫力的作用,還能降血糖。民間流傳泡飲粗茶治糖尿病的實踐,主要就是發揮了茶多糖的作用。⑤Υ-氨基丁酸在天然茶葉中含量不多,但茶葉經加工後其含量大幅增加。Υ-氨基丁酸的主要功效是擴張血管使血壓下降,故可輔助治療高血壓。它還能改善大腦血液循環,增強腦細胞的代謝能力,這有助於腦卒中(中風)、腦動脈硬化後遺症等的康複治療。茶雖好,但也要注意茶飲茶方法新茶並非越新越好,喝法不當易傷腸胃,由於新茶剛采摘回來,存放時間短,含有較多的未經氧化的多酚類、醛類及醇類等物質,這些物質對健康人群並沒有多少影響,但對胃腸功能差,尤其本身就有慢性胃腸道炎症的病人來說,這些物質就會刺激胃腸黏膜,原本胃腸功能較差的人更容易誘發胃病。因此新茶不宜多喝,存放不足半個月的新茶更不要喝。此外,新茶中還含有較多的咖啡因、活性生物堿以及多種芳香物質,這些物質還會使人的中樞神經係統興奮,有神經衰弱、心腦血管病的患者應適量飲用,而且不宜在睡前或空腹時飲用。正確方法是放置半個月以後才可能使用。平時情緒容易激動或比較敏感、睡眠狀況欠佳和身體較弱的人,晚上還是以少飲或不飲茶為宜。喝茶的時間最好在飯後,因為空腹飲茶會傷身體,尤其對於不常飲茶的人來說,會抑製胃液分泌,妨礙消化,嚴重的還會引起心悸、頭痛等“茶醉”現象。另外,晚上喝茶時要少放茶葉,不要將茶泡得過濃。需要注意的是,一定不要飲用隔夜茶。另外,一般夏季溫度較高,茶水不宜超過12小時。也不能用保溫杯泡茶,避免營養成分流失。黃連素與茶不能同時食用。服用黃連素前後2小時內應禁止飲茶。茶水中含有約10%的鞣質,鞣質是生物堿沉澱劑,可與黃連素中的生物堿結合形成難溶性的鞣酸鹽沉澱,降低黃連素的藥效。空腹飲茶會稀釋胃液,導致消化功能降低,這就會引發心慌、頭暈、頭痛、乏力等現象。中國大部分地區是季風氣候,春溫、夏熱、秋涼、冬寒,四季極為分明。因此,不同季節喝茶也應做相應調整,一般主張:春飲花茶,夏飲綠茶,秋飲青茶,冬飲紅茶。隻要注意健康飲茶,對身體的好處是遠遠大於壞處的。
    匿名用戶 | 2017-05-23 09:05

相關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