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國外壟斷 濰柴助力中國首個柴油機油D1標準誕生
2025-08-18 09:25 來源: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編輯:必威88官方网站

中國首個(ge) 柴油機油D1標準日前正式發布。當中國柴油機油標準製定麵臨(lin) 國外技術壟斷、國內(nei) 標準缺失的困境時,濰柴動力(000338)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濰柴")在山東(dong) 重工集團的大力支持下,挺身而出,以強烈的家國情懷、雄厚的技術實力,積極投身於(yu) 中國首個(ge) 柴油機油D1標準的開發之戰,為(wei) 國家產(chan) 業(ye) 發展貢獻山東(dong) 重工濰柴力量。

國家情懷:以擔當之心破行業(ye) 之困

  多年來,我國雖已成為(wei) 全球發動機和汽車產(chan) 銷量第一大國,柴油機技術也實現了自主可控,但在柴油機油標準領域,卻一直沿用美國API標準。國外標準憑借先發優(you) 勢形成壟斷地位,而國內(nei) 卻缺乏一套真正貼合中國複雜路況、燃油特性及發動機技術的柴油機油自主標準。這一現狀不僅(jin) 製約著中國汽車和發動機行業(ye) 的自主發展,更讓中國在相關(guan) 領域的話語權大打折扣。

  隨著我國柴油機技術自主化率的不斷提高,開發適合中國發動機的中國柴油機油標準迫在眉睫。2016年,在行業(ye) 的急切呼籲下,中國內(nei) 燃機學會(hui) 聯合中國汽車工程學會(hui) 、中汽研、濰柴等42家單位組建"發動機潤滑油中國標準開發創新聯盟"(以下簡稱"聯盟")。這支跨行業(ye) 創新聯盟,劍指潤滑油標準與(yu) 認證體(ti) 係被國外壟斷的"卡脖子"困局。

  國家的產(chan) 業(ye) 發展,離不開企業(ye) 的主動擔當。山東(dong) 重工集團是有著厚重底蘊的紅色國企,作為(wei) 山東(dong) 重工旗下核心子公司、中國柴油機行業(ye) 的領軍(jun) 企業(ye) ,也是全球最大的重型柴油機製造商,濰柴第一時間積極響應行業(ye) 號召,成為(wei) 聯盟的核心成員之一。濰柴深知,沒有自主的標準,中國的柴油機油產(chan) 業(ye) 就如同在別人搭建的舞台上跳舞,始終受製於(yu) 人。正是這份強烈的家國情懷和社會(hui) 責任擔當,驅使著濰柴義(yi) 無反顧地投身到D1標準的開發浪潮中。

  然而,作為(wei) 中國首個(ge) 柴油機油標準,一切都是從(cong) 零開始。為(wei) 了保障標準製定的順利進行,濰柴組織了跨部門的專(zhuan) 業(ye) 團隊,涵蓋了發動機研發、測試、材料等多個(ge) 領域的專(zhuan) 家。同時,濰柴還與(yu) 國內(nei) 外多家科研機構和高校展開合作,充分利用各方的技術優(you) 勢,共同攻克技術難關(guan) ,為(wei) 標準的製定提供了堅實的技術支撐。

  中汽研汽車檢驗中心(天津)有限公司車用油液技術室主任吳春玲告訴記者,中汽研汽車檢驗中心(天津)有限公司擁有全球領先、國內(nei) 權威的汽車行業(ye) 第三方檢測認證平台,與(yu) 濰柴在產(chan) 品檢測認證領域保持著長期緊密的合作,雙方在D1柴油機油WP13評定方法的開發上可謂"強強聯合"。

  中國內(nei) 燃機學會(hui) 副理事長兼秘書(shu) 長、發動機潤滑油中國標準開發創新聯盟秘書(shu) 長李樹生表示,在標準製定的近10年時間裏,濰柴作為(wei) 創新聯盟的核心攻堅力量,始終以高度的責任感參與(yu) 其中。與(yu) 聯盟其他成員單位緊密協作,濰柴憑借在產(chan) 業(ye) 鏈中龍頭地位的號召力,高效協同上下遊企業(ye) ,推動標準的行業(ye) 共識與(yu) 快速落地,打通標準產(chan) 業(ye) 化"最後一公裏"。

  更為(wei) 關(guan) 鍵的是,濰柴對潤滑油性能的嚴(yan) 苛要求與(yu) 聯盟目標高度一致。從(cong) 聯盟成立初期的方案研討,到標準製定過程中的技術攻關(guan) ,再到後期的試驗驗證,濰柴的身影始終活躍在第一線。通過關(guan) 鍵數據共享與(yu) 工程化驗證,推動建立真正適配中國發動機的潤滑油標準體(ti) 係,助力建成中國首個(ge) "自主標準+自主認證"雙閉環體(ti) 係。

技術實力:以硬核之技築標準之基

  在D1標準的開發過程中,確定合適的發動機試驗台架是關(guan) 鍵環節。經過聯盟專(zhuan) 家組的充分討論和廣泛意見征求,最終確定以濰柴WP13等為(wei) 主體(ti) 建立D1標準的發動機試驗台架。濰柴WP13發動機憑借其出色的性能和技術特點,成為(wei) 標準製定的核心支撐。

  李樹生表示,WP13是濰柴市場占有率最高的代表性機型,其技術路線深度契合中國實際工況,是構建本土化柴油機油標準驗證體(ti) 係核心應用場景與(yu) 技術驗證支撐的最佳選擇。吳春玲認為(wei) ,開發中國自主潤滑油評價(jia) 標準,必須選擇最能體(ti) 現中國自主技術水平的發動機作為(wei) 評價(jia) 載體(ti) 。濰柴是我國重型商用車發動機產(chan) 銷量最大、技術路線最全的企業(ye) 之一,WP係列發動機覆蓋長途幹線、工程自卸、特種車輛等諸多典型應用場景,能夠充分代表國內(nei) 重負荷柴油機的潤滑需求。

  事實確實如此,經過市場充分驗證的WP13發動機憑借出色的技術優(you) 勢,在台架試驗中能夠精準模擬高溫清潔、煙炱分散、抗磨損等極端工況,設計出強化400小時超長測試周期,指標全麵覆蓋國六發動機潤滑需求。在長達近10年的台架試驗過程中,WP13發動機的技術優(you) 勢得到了充分發揮。它能夠在不同轉速、負荷、溫度等工況下持續穩定運行,精準記錄下每一個(ge) 細微的性能變化數據。

  潤滑油標準的製定並非一家企業(ye) 或一個(ge) 機構能夠獨立完成,需要整個(ge) 行業(ye) 的深度協作。在與(yu) 潤滑油及添加劑行業(ye) 的合作中,濰柴以"成功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格局,充分利用自身先進的測試設備和專(zhuan) 業(ye) 的技術團隊,與(yu) 潤滑油和添加劑企業(ye) 共享發動機的運行數據和性能需求信息。根據這些信息,潤滑油和添加劑企業(ye) 有針對性地研發和調整產(chan) 品配方,以滿足發動機在不同工況下對潤滑油的特殊要求。

  海量且精準的實驗數據,不僅(jin) 為(wei) D1標準的製定提供了核心素材,更彰顯了濰柴的技術自信。這種自信並非憑空而來,而是源於(yu) 山東(dong) 重工集團始終堅定不移地堅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作為(wei) 山東(dong) 重工科技創新的核心力量,在研發投入上,濰柴可謂"出手不凡"。以發動機板塊為(wei) 例,10年累計投入超300億(yi) 元,研發投入強度高達6%以上,在全球同行業(ye) 中位居前列。濰柴牽頭籌建內(nei) 燃機與(yu) 動力係統全國重點實驗室、國家內(nei) 燃機產(chan) 業(ye) 計量測試中心等多個(ge) 國家級戰略科技平台,僅(jin) 發動機板塊就匯聚了6000餘(yu) 名高端研發人才,碩士占比70%、博士超300人,精心培育了一支行業(ye) 頂尖領軍(jun) 人才隊伍。正是這種對技術研發的執著追求,讓濰柴在發動機領域不斷取得突破,也讓其有底氣、有能力為(wei) 中國首個(ge) 柴油機油D1標準的製定貢獻關(guan) 鍵力量。

  吳春玲告訴記者,標準製訂過程中,中汽研率先完成了D1柴油機油WP13評定方法的開發驗證,這離不開濰柴在發動機安裝調試、ECU刷寫(xie) 、故障排查、數據分析、成果提煉及標準撰寫(xie) 等各個(ge) 環節提供的大量技術支持。雙方在互信基礎上,形成了高效協同的工作模式。可以說,在開發過程中,濰柴已成為(wei) 中汽研"最可靠的技術合夥(huo) 人"。

行業(ye) 發展:以標準之力領未來之航

  花了不到10年的時間,就走完了西方國家走了一百多年的路。在近十年的標準製定過程中,濰柴無償(chang) 提供整機及核心部件,並派駐專(zhuan) 家團隊全程支持,深度聯動產(chan) 學研機構,推動標準研發、驗證、應用全鏈條高效貫通,顯著縮短自主標準產(chan) 業(ye) 化進程。

  追趕過程中的艱辛不言而喻。濰柴發動機研究院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在參與(yu) 標準製定的近10年間,濰柴先後有近百人參與(yu) 其中。為(wei) 了讓WP13在添加不同潤滑油的情況跑出精準的差異化數據,工程師在工況條件設置、發動機安裝調試上煞費苦心。一次試驗動輒需要持續上百小時,都需要全程監測記錄,並作出專(zhuan) 業(ye) 的數據分析,D1新標準背後有濰柴人近十年的一絲(si) 不苟和堅持不懈。"濰柴以'破局者'姿態超額完成其使命,其貢獻直接攻克了柴油機油中國評價(jia) 體(ti) 係'卡脖子'技術,實現了從(cong) 標準追隨到標準引領的曆史性跨越。"這是李樹生對濰柴的評價(jia) 。

  作為(wei) 聯盟理事單位,濰柴不僅(jin) 鼎力支持台架試驗裝備研發與(yu) 測試平台建設,更是直接參與(yu) 製定了NB/SH/T6062等4項行業(ye) 係列標準,推動檢測方法國產(chan) 化。為(wei) 支持打造非營利性第三方認證平台,打破跨國機構認證壟斷,濰柴還參與(yu) 發動機潤滑油評分員考核管理規範、台架試驗運轉質量監控規範、D1規格台架設備要求與(yu) 實驗室管理規範等8項標準的起草。

  所有的努力都是為(wei) 了讓"中國油"適配"中國心"。D1標準的誕生,對濰柴自身及整個(ge) 中國汽車及發動機行業(ye) 的發展都將產(chan) 生深遠影響。對於(yu) 濰柴而言,D1標準的製定過程,也是自身產(chan) 品不斷優(you) 化升級的過程。在參與(yu) 標準製定的過程中,濰柴通過對試驗數據的深入分析,進一步了解了發動機與(yu) 潤滑油之間的匹配關(guan) 係,為(wei) 發動機的設計改進和性能提升提供了明確方向。

  這一變化,直接提升了濰柴發動機在市場上的認可度和競爭(zheng) 力,越來越多的客戶在選購發動機時,將濰柴產(chan) 品作為(wei) 首選。對終端用戶而言,經過整整一年的嚴(yan) 格測試,D1新油品換油周期從(cong) 6萬(wan) 公裏提升到12萬(wan) 公裏,極限測試甚至到了14萬(wan) 公裏,這意味著卡車司機一年可以少進幾次修理廠,多跑幾趟活兒(er) 。可以說,濰柴動力將D1標準的技術紅利轉化為(wei) 持續的產(chan) 品競爭(zheng) 力與(yu) 用戶價(jia) 值,實現了"發動機技術進步"與(yu) "潤滑油技術躍遷"的同步升級。

  對此,吳春玲認為(wei) ,中國首個(ge) 柴油機油D1標準中的WP13評定方法源於(yu) WP13發動機,意味著濰柴發動機在國六乃至國七階段將擁有"原生適配"的潤滑油體(ti) 係,可進一步釋放高熱效率、長壽命和低排放的潛力。中汽研與(yu) 濰柴作為(wei) 潤滑油性能D1柴油機油WP13評定方法的主導方,在發動機-潤滑油協同領域形成了堅實的技術話語權,將進一步鞏固濰柴"中國動力(600482)"的高端品牌形象。

  隨著D1標準的推廣應用,中國柴油機油產(chan) 業(ye) 將加速擺脫對國外標準的依賴,走上自主發展的道路。而濰柴,作為(wei) 這一進程的重要推動者,將繼續秉持家國情懷,憑借技術自信,在引領中國動力產(chan) 業(ye) 邁向更高水平的道路上勇往直前,為(wei) 中國工業(ye) 的崛起貢獻更多力量。


上一篇:煤炭行業(ye) 呈現“內(nei) 卷”跡象 煤炭上下遊企業(ye) 該如何破局?

下一篇:上半年多地財政收入保持增長,支出著力“投資於(yu)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