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行業(ye) 各有特點,發展階段、在產(chan) 業(ye) 鏈中的位置以及核心矛盾等都不一樣。穩住重點行業(ye) 需因業(ye) 施策、量體(ti) 裁衣。要建立政策動態調整機製,及時校準政策方向。
工業(ye) 和信息化部日前部署下半年重點工作,排在首位的便是全力鞏固工業(ye) 經濟基本盤,實施新一輪十大重點行業(ye) 穩增長行動等政策。穩重點行業(ye) 是一種精準調控思維,即抓住工業(ye) 經濟的關(guan) 鍵變量,從(cong) “大水漫灌”變為(wei) “精準滴灌”,用最小的政策成本實現最大的穩增長效果,既守住短期增長底線,又為(wei) 長期轉型留足空間。
重點行業(ye) 是工業(ye) 經濟的“大塊頭”,直接決(jue) 定增長規模。鋼鐵、汽車、電子等十大重點行業(ye) 增加值合計占規模以上工業(ye) 的七成左右,穩住這些重點行業(ye) ,就穩住了工業(ye) 經濟的基本盤。數據顯示,上半年,電氣機械、汽車、電子、通用設備、化工、有色金屬等重點行業(ye) 增長較快,對規上工業(ye) 增長的貢獻率進一步提升。在我國41個(ge) 工業(ye) 門類中,電子信息製造業(ye) 營業(ye) 收入占比連續12年保持第一名。可見,重點行業(ye) 生產(chan) 經營狀況的好壞,直接影響工業(ye) 經濟總量的增減,是穩增長最直觀關(guan) 鍵的力量。
重點行業(ye) 產(chan) 業(ye) 關(guan) 聯效應強,是行業(ye) 關(guan) 注的標杆。重點行業(ye) 的上下遊產(chan) 業(ye) 鏈條龐大複雜,牽一發而動全身,相關(guan) 波動會(hui) 帶來多米諾骨牌式的連鎖反應。重點行業(ye) 穩定,可帶動上下遊產(chan) 業(ye) 協同增長,形成良性循環;提升經營主體(ti) 對未來的信心,吸引更多資本流入;激勵企業(ye) 進一步加大投資研發,持續推出創新產(chan) 品,進而刺激消費,推動整個(ge) 行業(ye) 乃至工業(ye) 經濟蓬勃發展。重點行業(ye) 還是產(chan) 業(ye) 升級和培育新動能的前沿陣地。穩住重點行業(ye) ,能加速新技術、新產(chan) 業(ye) 發展壯大,為(wei) 工業(ye) 經濟持續增長注入新質生產(chan) 力。
重點行業(ye) 之間的差異性,決(jue) 定了其麵臨(lin) 的問題和挑戰不盡相同。不同行業(ye) 各有特點,發展階段、在產(chan) 業(ye) 鏈中的位置以及核心矛盾等都不一樣。比如,新能源汽車、高端裝備等行業(ye) 處於(yu) 成長期,鋼鐵、化工等傳(chuan) 統行業(ye) 已進入成熟期。石化行業(ye) 包含產(chan) 業(ye) 鏈上中下遊,其穩定關(guan) 乎原材料供給安全;輕工業(ye) 貼近消費終端,對市場需求變化更為(wei) 敏感。電子信息製造業(ye) 受全球供應鏈波動影響明顯,建材行業(ye) 則與(yu) 國內(nei) 基建投資密切相關(guan) 。若無視這些差異,在政策上一刀切,隻會(hui) 造成資源錯配,不僅(jin) 難以達到穩增長效果,還會(hui) 帶來更多隱患。
穩住重點行業(ye) 需因業(ye) 施策、量體(ti) 裁衣。對汽車行業(ye) 來說,實施減免購置稅、加快推進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等需求端刺激政策更有效;對鋼鐵行業(ye) 來說,實施環保標準升級、產(chan) 能置換等政策才能倒逼結構優(you) 化、綠色轉型;對電子信息製造業(ye) 來說,以舊換新、穩定供應鏈、拓展海外市場等政策優(you) 先級更高。還需注意的是,行業(ye) 矛盾會(hui) 隨內(nei) 外環境變化而演變,有必要建立政策動態調整機製,通過定期調研、企業(ye) 座談等方式,保持對行業(ye) 的敏銳感知,並及時校準政策方向。
精準施策方得長效。此前,工信部推出一輪十大重點行業(ye) 穩增長工作方案,從(cong) 供需兩(liang) 側(ce) 發力,充分釋放這些行業(ye) 規模大、關(guan) 聯廣、帶動強的效應。若新一輪政策精準對接汽車行業(ye) 的轉型需求、鋼鐵行業(ye) 的綠色訴求、電子信息製造業(ye) 的創新渴求等,將推動工業(ye) 經濟持續向好,並築牢長遠發展的根基。




新手指南
我是買家
我是賣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