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擁多個鋰雲母礦卻不賺錢,江特電機實控人想撤退
2025-07-25 08:56 來源:微博財經-財道工作室 編輯:必威88官方网站

1991年,宜春電機廠改製成為(wei) 江西特種電機股份有限公司。圖源:江特電機(7.740, 0.00, 0.00%)官網。

江特電機(002176.SZ)控製權歸屬再起波瀾。

江特電機7月23日晚公告稱,因為(wei) 實控人朱軍(jun) 、盧順民正在籌劃控製權變更,股票將繼續停牌不超過3個(ge) 交易日。此前,江特電機7月22日公告的首次停牌時間為(wei) 兩(liang) 天,同時宣布的,還有全資子公司宜春銀鋰的鋰鹽生產(chan) 線全麵停產(chan) 檢修26天。上海鋼聯(28.360, 0.00, 0.00%)新能源事業(ye) 部鋰業(ye) 分析師鄭曉強告訴《華夏時報》記者,“停產(chan) 檢修對於(yu) 企業(ye) 來說主要是進行技術改造,清理產(chan) 線雜質等,有助於(yu) 後續產(chan) 線的收率提升,節省成本。”

以上兩(liang) 個(ge) 動作,是這家雲(yun) 母提鋰龍頭在鋰業(ye) 寒冬中的謀變。隨著碳酸鋰價(jia) 格不斷下跌,江特電機自2023年以來持續虧(kui) 損。7月22日,《華夏時報》記者就相關(guan) 問題致函江特電機,截至發稿未得回複。

控製權生變

江特電機的股權較為(wei) 分散,實控人朱軍(jun) 、盧順民通過控股股東(dong) 江西江特電氣集團間接持有公司14.12%的股權。停牌前,江特電機的總市值為(wei) 132億(yi) 元,實控人控股對應的市值達到18.77億(yi) 元。

停牌公告顯示,江特電機最近收到了朱軍(jun) 和盧順民的通知,二者正在籌劃控製權變更事項,公司實控人可能易主。不過交易方尚未披露,據稱,目前各方尚未簽署正式交易協議,相關(guan) 事項有待進一步磋商。

兩(liang) 位實控人在江特電機掌權已久。可查年報記載,朱軍(jun) 早在2002年1月就擔任了江特電機董事長兼總經理。同年,盧順民也進入江特電機董事會(hui) ,並於(yu) 2006年成為(wei) 控股股東(dong) 江西江特電氣集團董事長。

回到1958年的宜春,江特電機從(cong) 生產(chan) 農(nong) 具起家,此後逐漸延伸至農(nong) 機、電機。2007年,業(ye) 績節節攀升的江特電機成為(wei) 宜春市第一家民營上市公司。2008年,公司銷售收入達4.13億(yi) 元,盈利2867萬(wan) 元。不過在2009年,融危機和鋼鐵行業(ye) 產(chan) 能過剩衝(chong) 擊了電機需求,江特電機的主要產(chan) 品如起重、冶金電機需求全年低迷。

2009年常被稱為(wei) 我國新能源(2.910, 0.00, 0.00%)汽車的政策元年,當時國家啟動了3年達成“十城千輛”的計劃,拉開了我國新能源產(chan) 業(ye) 化序幕。相比如今聚焦鋰礦,江特電機早先探索了不少新能源汽車相關(guan) 領域,投資盤子不小,幾乎覆蓋了鋰資源、鋰鹽、正極材料、新能源電機、新能源汽車全產(chan) 業(ye) 鏈。

2010年起,江特電機開始密集收購宜春鋰礦、鋰鹽加工以及新能源汽車企業(ye) 。其中,2016年落地的一筆投資曾讓江特電機規模暴增。2015年,時值中國新能源汽車補貼高峰期,江特電機以29.12億(yi) 元的高價(jia) 收購了九龍汽車全部股權。2016年,江特電機營收同比增長234.29%至29.85億(yi) 元,淨利潤同比增長400.91%至1.97億(yi) 元。

不過九龍汽車帶來的增長不僅(jin) 沒有持續,還給江特電機帶來了巨額虧(kui) 損。2018年後補貼退坡,主營新能源商用車的九龍汽車業(ye) 績變臉,當年虧(kui) 損1.22億(yi) 元。江特電機為(wei) 其計提商譽減值10.98億(yi) 元,直接導致2018年巨虧(kui) 17.59億(yi) 元。

2019年,九龍汽車持續虧(kui) 損,江特電機認為(wei) 新能源汽車業(ye) 務對公司的資金占用不斷加大,決(jue) 定退出汽車行業(ye) ,並以約2折的價(jia) 格(5.13億(yi) 元)出售了九龍汽車,當年江特電機共虧(kui) 損19.06億(yi) 元。

連虧(kui) 兩(liang) 年曾讓江特電機收到退市風險警示。2020年,江特電機擬通過非公開發行股份的方式向贛鋒鋰業(ye) (39.400, 0.00, 0.00%)(002460.SZ)出讓控製權,雙方也簽訂了初步意向協議。但是相關(guan) 交易在一周後終止,原因是雙方沒能在避免同業(ye) 競爭(zheng) 等條款上達成一致。

剝離九龍汽車後,2020年,江特電機的營收規模縮至18.44億(yi) 元,但也實現扭虧(kui) 為(wei) 盈。這場失敗的收購促使江特電機徹底轉向,此後,智能電機和鋰產(chan) 業(ye) 成為(wei) 江特電機的兩(liang) 大主線。時隔5年,江特電機為(wei) 何再次謀劃出讓控製權?

資源有待變現

立足於(yu) “亞(ya) 洲鋰都”宜春,江特電機其實手握豐(feng) 富的鋰礦資源,因儲(chu) 量大、市值偏小而被市場稱為(wei) “鋰礦小王子”。目前,江特電機擁有4處采礦權、5處探礦權。據稱,公司已探明鋰礦資源量超1億(yi) 噸。

從(cong) 標明了氧化鋰資源量且擁有采礦權的3處礦區來看,江特電機已開采或較易開采的氧化鋰資源量達38.46萬(wan) 噸,折合碳酸鋰當量約95萬(wan) 噸。其中,獅子嶺礦區含鋰瓷石礦的氧化鋰資源量為(wei) 5.73萬(wan) 噸,茜坑鋰礦氧化鋰資源量最大,達31.94萬(wan) 噸。

獅子嶺、新坊礦區是年報明確指出已經投產(chan) 的礦區。獅子嶺礦區含鋰瓷石礦早在2014年就獲得采礦權,生產(chan) 規模120萬(wan) 噸/年,是江特電機主要的自有鋰礦來源。

自有礦的好處體(ti) 現在2021年鋰價(jia) 回升後。2021年,江特電機產(chan) 出鋰鹽1.28萬(wan) 噸,銷售出1.24萬(wan) 噸,鋰鹽業(ye) 務收入13.34億(yi) 元,同比增長979.28%。太平洋(4.180, 0.00, 0.00%)證券測算,那年江特電機的鋰鹽平均售價(jia) 為(wei) 12.2萬(wan) 元/噸,而單噸總成本僅(jin) 為(wei) 6.63萬(wan) 元/噸。

市場一片大好之際,江特電機在2022年實現65.72億(yi) 元營收,盈利23.26億(yi) 元,業(ye) 績增長數倍。太平洋證券2022年研報顯示,江特電機當時擁有180萬(wan) 噸/年的鋰雲(yun) 母選礦能力,包括獅子嶺約120萬(wan) 噸/年,新坊鉭礦約60萬(wan) 噸/年,以大約150萬(wan) 噸原礦對應1萬(wan) 噸碳酸鋰來看,約對應1.2萬(wan) 噸碳酸鋰。

而當時江特電機的碳酸鋰產(chan) 能已達到3萬(wan) 噸/年,除了1.5萬(wan) 噸/年的鋰雲(yun) 母製備碳酸鋰產(chan) 線,還有1.5萬(wan) 噸/年的鋰輝石製備碳酸鋰產(chan) 線,並有更多處於(yu) 規劃中的擴產(chan) 產(chan) 能。

然而在鋰價(jia) 轉而下行後,江特電機沒能穩住業(ye) 績,自2023年起連虧(kui) 兩(liang) 年,2025年一季度繼續虧(kui) 損,且虧(kui) 損額高於(yu) 2024年同期。

坐擁大量鋰礦的江特電機正麵臨(lin) 成本困局。2024年年報顯示,江特電機去年銷售了1.55萬(wan) 噸產(chan) 品,直接材料費9.53億(yi) 元,加上2.99億(yi) 元製造費用和直接工資,成本共計12.78億(yi) 元,因此產(chan) 品單位成本約為(wei) 8.26萬(wan) 元/噸。

如今碳酸鋰的售價(jia) 正在6萬(wan) 元—7萬(wan) 元浮動,江特電機的成本顯然沒有可能盈利。鄭曉強告訴記者,“根據不同品位,江西雲(yun) 母礦生產(chan) 的碳酸鋰成本基本在5萬(wan) 元—5.5萬(wan) 元、5.5萬(wan) 元—6萬(wan) 元、6萬(wan) 元—6.5萬(wan) 元3個(ge) 區間。按照公告來算的成本可能包含一些其他雜費的計入,比如庫存調整、礦權費用、新購入設備攤銷、過去設備折舊等,上述成本區間基本是企業(ye) 的現金成本,會(hui) 對比偏低一些。”

遲遲未能投產(chan) 的茜坑鋰礦成為(wei) 了一大掣肘。該鋰礦品位不低,資源量大,被認為(wei) 是江特電機增長的核心驅動力(10.510, 0.00, 0.00%),一直是市場關(guan) 注的焦點。江特電機2011年就拿到了80%的探礦權權益,2021年啟動探轉采,直到2024年5月,茜坑鋰礦終獲國家首張鋰雲(yun) 母采礦證,設計產(chan) 能300萬(wan) 噸/年,目前是否產(chan) 礦仍未可知。

自有礦供給不足的問題已經暴露,持續虧(kui) 損之際,江特電機開始對鋰鹽產(chan) 線進行停工檢修。7月22日另一則公告顯示,江特電機旗下宜春銀鋰的全部鋰鹽產(chan) 線將從(cong) 7月25日起全麵停工26天。鄭曉強表示,停產(chan) 檢修對於(yu) 企業(ye) 來說主要是進行技術改造,清理產(chan) 線雜質等,有助於(yu) 後續產(chan) 線的收率提升,節省成本。


上一篇:2025年有色金屬加工行業(ye) 深度調研與(yu) 發展趨勢預測

下一篇:我國牽頭製定的全球首個(ge) 光伏直流領域國際標準正式發布從(cong) “跟隨者”到“定義(yi) 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