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洪何許人也??

匿名用戶 | 2017-05-19 02:51

全部答案

(共1個回答)
  • 葛洪(公元284一345)我國的煉丹術有著悠久的曆史,早在公元前三四世紀的戰國,就有關於方士和求"不死之藥"的記載。秦始皇曾派遣徐福帶著幾百個童男童女到蓬萊求仙人賜不死之藥。漢武帝招羅眾多方士,講求長生不老之術。煉丹的風氣在封建統治階級的扶助下盛行起來。魏晉南北朝,方士演變成符水治病的道士,他們把先秦的道家創始人老子認作始祖。從此道教成為我國封建社會中的主要宗教之一,與儒、佛並行於世。煉丹的本意是荒謬的,它指望惜金石之精氣使人長生不老,得道成仙。但是在煉丹的實踐活動中,部分煉丹家吸取了勞動人民生產和生活的豐富經驗,同時孜孜不倦地從事采藥、製藥的活動,積累了大量的關於物質變化的知識,認識了物質變化乃是自然界的普遍規律。特別是煉丹人大都兼搞醫療活動,他們把煉丹的藥物引入醫療,從而豐富了我國傳統醫學的內容。在這些煉丹家中,葛洪是一個突出的代表。一、失意的知識分子一煉丹家葛洪字稚川,號抱樸子。東晉丹陽句容人。出生在一個沒落的貴族家庭,祖父在三國時代曾是吳國的大官,父親也做過吳國的大官,投降晉國後,還做過中等官吏。在他13歲那年,父親病亡,家境也隨之惡劣。葛洪從小就有一種強烈的求知欲,沒有書,就到處向別人借書來讀,無錢買筆墨,就拿木炭在地上練寫字。從16歲讀儒家的"孝經"、"論語"等書開始,廣泛地閱讀了許多書,從經書、史書到雜文,凡能借到的書都認真地讀了。後來還學習了"望氣"、"卜卦"之類。葛洪經過長期的刻苦自學終於成為一個學識淵博的人。公元303年,多處發生農民起義,反對晉朝的統治,石冰率領的起義軍是其中的一支起義隊伍。由於是世家子弟,小有才幹的葛洪奉了吳興太守之命,率兵與石冰作戰。石冰被打敗了,葛洪卻沒有被論功行賞。忿忿不平的葛洪投戈釋甲,離鄉去了洛陽。到了洛陽又遇上了"八王之亂",到處都在打仗,口家的路也走不通了。正當他不知如何是好時,他的一個朋友要到廣州去做官,於是他自告奮勇去為朋友打前站。沒想到他在廣州替朋友安排妥了,朋友卻在上任的路卜被殺了。無可奈何的葛洪隻好暫時逗留在南方。恰好當時廣東南海一位太守鮑玄喜歡搞神仙之術,與葛洪有共同的語言,而入相處十分投機。於是20多歲的葛洪就拜鮑玄為師學道,不久又與鮑玄的女兒結婚。在政界沒有找到出路的葛洪,逐漸粑興趣轉向煉丹,在廣東的10年中,大部分時間他部在從事煉丹。公元316年,葛洪回到闊別十餘年的江南故鄉。這時候晉朝在長江以北的統治已不複存在。司馬睿在南京做了東晉的皇帝,他為了笼絡怔南豪族,以葛洪曾帶兵打敗石冰的功勞為藉口,封葛洪為"關內侯"。此外葛洪曾做過4年的中等京官。此時的葛洪對做官已無興趣,當他聽到"交址"(係現在的越南)有豐富的煉丹原料時,就請求到廣西的勾漏縣做官,好就近來料煉丹,東晉的皇帝樂得做個好人,同意了他的請求。其實他沒能去成廣西勾漏縣,因為當他帶領全家到了廣州後,朋友們就勸他不要再走,再往西走實在太危險了。於是他就將家人安頓在廣州,自己到羅浮山去修煉,過著他那"神仙丹鼎"的煉丹生活。大約死於公元345年,享年61歲。二、勤奮的學者,眾多的著作據《晉書》中的"葛洪傳"介紹,葛洪"博聞深洽、江左絕倫;著述篇章人富於班馬"。這就是說,葛洪的學問很豐富,在江南是無人可比的,他的著作比班固和司馬遷的著作還多。《晉書》裏列舉他的著作有,《抱樸子》內篇116篇,碑誄詩賦100卷,移檄章表30卷,"神仙"、"良吏"、"隱逸"、"集異"等傳各10卷,五經史漢百家之言方使雜事310卷,"金匱藥方"100卷,"肘後要急方"4卷。一個人有這麽多的著作,抄述了310卷書,可以想像他是很勤奮的。由於曆史較長,時局動亂,葛洪的許多著作多有失散,這給全麵、深入地評價葛洪帶來一定困難。經過專家的認真考證,認為至今有書並確信是葛洪所著的書至少有下述四種:《神仙傳》、《抱樸子內篇》、《抱樸子外篇》、《肘後備急方》。《神仙傳》裏,葛洪根據宣揚煉丹術的需要,記載了92位"神仙"的事跡。這些所謂的神仙有墨子、魏伯陽等曆史上的真人,也有傳說中的廣成子之類。每個人的傳記都十分簡單,但內容卻十分荒誕無稽,例如把墨子說成地仙,到漢武帝時仍象個50多歲的人。《抱樸子內篇》共有20卷,其中講煉丹的主要是"金丹"、"仙藥"、"黃白"3卷。"金丹"這一卷主要講利用無機物質煉出所謂的長生仙丹。"仙藥"這一卷著重討論植物性的"五藝"與延年益壽。"黃自"卷側重講了許多人造黃金和自銀。所以,要研究葛洪時期的煉丹術和其中的化學知識敏應該研讀這本書。《抱樸子外篇》大多講的是儒家應世的道理,純粹是封建社會統治階級的某些政治理論。後來有人將《抱樸子外篇》與《抱樸子內篇》合並成一部書,總稱《抱樸子》。《肘後備急方》是葛洪完成的多種醫學著作中至今留傳於世的唯一一書,他原先著作《金醫藥方》100卷(已失傳),因卷帖洽繁,不便攜帶,乃將其中救急、多見、簡要實用的部分摘成《肘後備急方》3卷。本書在流傳過程中,經梁朝陶弘景增補,改名為《肘後百一方》後來金代楊用道等再行增補一次,更名為《肘後備急方》今天看到的就是這個本子。在這本書的序文中,葛洪寫道:"諸家各作備急,既不能窮諸病狀,兼多珍貴之藥,豈貧家野居所能立辦,因此,他決計選錄"率多易得之藥,其不獲已,須買之者,亦皆賤價,草石所在皆有,"這種為方便貧苦患者著想的精神是十分可貴的。《肘後備急方》現存8卷,1一4卷講內病,包括心腹病、傷寒、時氣、中風、水病、發黃等急性病;5一6卷講外發病,包括癰疽、瘡疥、耳目等病);7卷講的是"他犯病",包括蟲獸傷、中毒等病;第8卷則是介紹一些備急丸散和牲畜病。書中突出之點是對某些傳染病的認識達到了很高水平。如所述的虜傷,是世界上對天花的最早記錄。葛洪對一些傳染病還提出了預防方法,現在看來也很科學。總之葛洪所著的《肘後備急方》是我國醫藥史中的珍貴文獻,有人說它是"古代的中醫診療手冊"一點也不過分。三、煉丹理論與化學知識西晉未葉,統治階級內部爭權奪利,"八王之亂"、"蠻族叛亂",戰爭接連不斷,社會生產力受到嚴重破壞,階級鬥爭異常尖銳,農民起義也風起雲湧。生活在這種形勢下,葛洪和一些地主階級一樣,從現實的失望中,轉而求援於上帝,投身於神仙方士之術。葛洪把老莊之學充分地演化為神仙方士之術,他的思想實質上是內神仙外儒術。他的煉丹理論正是從這一思想出發的。他認為一切物質都可以變,而在誠心的要求和適當的條件下,人們可以變得仙丹和黃金。根據這一理論,葛洪在收集、研究各種藥方,為民治病的同時。進行了大量的煉丹實驗。從這些煉丹的實驗中,葛洪熟悉了許多無機物質的組成和一些比較簡單的化學反應。我們僅從《抱樸子內篇》裏,可以發現葛洪已具備有下列的化學知識:1.他說:"丹砂燒之成水銀,積變又還成丹砂",丹砂即硫化汞,加熱即分解而得到汞。汞與硫磺化合又生成黑色的硫化汞,再在密閉容器中調節溫度,便升華為赤紅色的結晶硫化汞。采用硫化汞製水銀,我國早在公元前之世紀就知道,葛洪是最早詳細記錄這一反應的人。2."以曾青塗鐵,鐵赤色如銅"曾青大概指含硫酸銅的膽礬,以曾青塗鐵即以鐵和硫酸銅的溶液起作用,鐵取代了硫酸銅裏的銅,故表麵附有一層紅色的銅,因為采用塗敷的方法,所以硫酸銅隻在鐵表麵發生作用。葛洪進而說:"外變而內不化"。可見對於這一金屬置換反應,葛洪是作了仔細觀察的。3."鉛性自也,而赤之以為丹,丹性赤也,而白之以為鉛。"這是說鉛可以變為鉛白,即堿式碳酸鉛,鉛白又可以變成赤色的鉛丹,即四氧化三鉛:鉛丹則可以變還為鉛白,最後回複為鉛。這表明葛洪對鉛的化學變化作過係列實驗考察。4."取雌黃、雄黃,僥下,其中銅鑄以為器複之,......百日此器皆生赤乳,長數分。"雌黃指As2S3,雄黃指As2S2,它們加熱後均能升華。葛洪這段話就是對它們升華試驗的描述。5.葛洪大概曾製得外表象黃金、白銀的幾種合金,可能裏麵有不同比例的銅、鉛、汞、鎳等元素。《抱樸子內篇》裏"黃白"那卷對此講得有聲有色,可惜原文過於隱晦,還需作進一步考證研究。在當時,葛洪能有這樣豐富的知識是難能可貴的,他是我國煉丹術發展中承前啟後的人物。他那富於鼓動性的文筆,替煉丹術作了宣傳,他對煉丹方法的具體著述對後來的煉丹家影響很大。
    匿名用戶 | 2017-05-19 02:51

相關問題

  • 1
    問: 葛洪何許人也??
    答: 葛洪(公元284一345)我國的煉丹術有著悠久的曆史,早在公元前三四世紀的戰國,就有關於方士和求"不死之藥"的記載。秦始皇曾派遣徐福帶著幾百個童男童女到蓬萊求仙人賜不死之藥。漢武帝招羅眾多方士,講求長詳情>>